English

通識講座「通識與專業教學的琴瑟和鳴─以經濟學課程為例」

January 06, 2015

       自2006年大前研一出版的《M型社會》一書之後,「M型社會」一詞已成為台灣社會時常使用的詞彙與重要討論議題之一。然而,「台灣真的步入M型社會了嗎?」曾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顧問,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陳建良教授拋出這個問題,開啟了本學期壓軸的通識講座。
 
       103年12月27日下午,學子們滿懷期待,跟著陳教授一起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世界。首先,陳教授利用圖表與數據指出,台灣並非呈現M型社會的發展趨勢,由於媒體過度的渲染,導致民眾錯誤的認知。緊接著,以超商推出「第二件八折」的促銷活動為例,搭配經濟模型解釋消費者邊際效用遞減的道理,再以賽局理論當中的「納許均衡」,剖析歐陽修〈縱囚論〉當中唐太宗與囚犯的複雜心理。在介紹了經濟學的基本觀念後,陳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道,通識是專業學科的基礎,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社會的專業領域下,還必須具備公民的核心素養,以達到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教授舉例:日本的科技不僅技術精湛,其重視美學涵養的文化背景更提高了產品的品質,讓日本的彩色電視聞名世界;吳寶春將作品融入了味覺與美學的精緻元素,賦予麵包新的生命;義大利名車以優雅和諧的流線車型與激「擎」的引擎聲浪,體現新世代的設計趨勢。生動具體的例子,帶領學生建立「通識與專業的琴瑟和鳴」的初步概念。
 
       在講座的尾聲,教授針對同學的提問強調,在一個比較缺乏美感的文化環境中,除了多用心觀察周遭的一切來培養自己對於美的鑑賞力之外,美術、人文、音樂等公民核心素養更須從小扎根深化,方能提升對藝術的敏感度。普台以通識講座的方式打開專業知識的大門,延伸學習的深度與視野,同時培養學子具備自主學習、人文關懷、洞察思辨與團隊合作等能力,這不僅是新世紀公民五大素養的範疇,更是普台全人教育努力的目標,期待德術兼備的普台學子日臻茁壯,耀眼於國際舞台,開創人生的無限可能。


返回

網站地圖

+ 展開 - 關閉
家長專區登入

換下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