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普台之星16
P. 32
生命的盡頭,將通往何處?
高三乙
蕭 瑤
我曾經想過,當生命結束之時,我們是否會進入到一個現今無法證明的世界?那裡可以是幽祕,
可以是歡愉,也可以是悲慟,所有的一切皆可能發生,如同現在意識所存在的空間。那麼,究竟那裡
是死者的居所,抑或是生者的界域?或許,我們現在所在的空間才是死亡的世界也說不定。
正因為人們對於死後的世界一無所知。因此面對死亡時才會驚慌焦躁不知所措。而在人的一生之
中,最接近死亡的,非高齡階段莫屬了。面對未知的未來,高齡長者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在人生的
最後旅途,他們需要的是理解、關懷及陪伴,然而,台灣的高齡照護卻忽略了這一點。
去年年底開始,長照 2.0 正式上路,新政策改善了原先的許多問題,包含:放寬照顧對象限制、
服務彈性多元化,但背後仍有許多尚未解決的難題——政府財源不穩、照護費用價格高昂、設施城鄉
差異大、照護人員不足、機構高度營利化……等等。事實上,在台灣領有專業證照的照顧服務員有 10
萬名以上,但是實際投入長照工作僅有 2 萬多人。造成人員高度流失的原因,除了薪資低廉、工作繁
瑣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民眾對於年長者及照顧員的偏頗價值觀。
現今大眾依然認為,長照服務員是一份社會地位低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而,沒有受到尊重、
處處受打壓的行業,即使它是崇高的,又有誰願意獻身投入呢?雖然政府在長照政策上做了許多改變,
卻仍然缺乏心理方面的服務規劃,這是我認為最嚴重的問題,不論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他
們的心理支持都是最需要被重視的。
在我心中,長期照護一直是一個至高無上且無可取代的行業。在照顧他人的同時,照顧者也能自
我成長,不僅僅是照護技能的培養,更是心靈的充實。一名長者,是一篇故事;一篇故事,是無數個
人生道理。年長者擁有珍貴的人生經歷,衰老的身軀只是必經過程,正如淤泥掩蓋不住蓮花的清芳,
生命智慧也不會被歲月沖刷。
在生命的最後,有人陪伴是件幸福的事。面對死亡,我們被孤寂與不安的黑暗籠罩著,而「陪伴」
將會是一盞溫暖的燈火。我認為,長照最理想的狀態,即是年長者能從中得到關愛與安慰,而照護者
也能從長者身上學到生命的價值。
死亡有重量,在於我們決定讓它成為負擔,還是化為滿載的人生行囊。馬克 ˙ 吐溫曾說:「The
fear of death follows the fear of life. A man who lives fully is prepared to die at any time.」擁有充實的生命,
不論是美好或是苦難,都使我們有自信與勇氣,認真地面對死亡。
30 普台文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