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普台之星16
P. 30
德教之吼
高二庚
吳家榮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對每一個「龍的傳人」來說,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文化正是
自己根本的所在。
悠悠流傳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不但是唯一傳承下來的古文明,更是當今諸多西方強國極嚮往的管
理學、人生哲學。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智仁勇」的儒家精神,長久以來在華夏民族是最受「眾」視
的文化,也是華夏文明的代表。
然而從文化大革命到現在的反古風潮,儒家文化已屬危急之秋。忠信禮義的提倡不復當年,致使
諸多中華青年對自己固有文化不認識,進而有各式各樣不認同的聲音出現。然而,古今中外諸多學者、
智者都推崇儒家文化,愛因斯坦更將它奉為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紛擾的良方。如此可經濟利世且博大
精深的至寶,如今卻碰上此等瓶頸,不禁令人扼腕。因此,我告訴自己要更深入了解儒家文化,身體
力行以帶動風氣,領著更多人找回自己的「根」。
在班級共讀書中偶然見到了《小故事大智慧》這本書。前前後後細細咀嚼了四遍,雖絕不敢說有
深入的見解,但確實頗有心得。書中前頭的小故事雖是老生常談,但在世衰道微的今日,能見到這群
「老生」來常談,實在令我感動。我如同孩子般雀躍地把小故事看完,一方面加深對這些道理的了解,
一方面也為自己「知而未能行」而汗顏。書中後半為作者分享在人生及教育中力行聖賢教誨的經驗及
體會,更是令我受益無窮。由於對儒家的認同與為人師表的渴望,此書與我心有戚戚焉。其中作者的
一段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了解學生的重點在於能因材施教,贏得人心的目的是要成全學生,絕不
是為了權謀。所以『任何事都要看存心』。」
對於立志傳承中華文化的我,作者的「德教之吼」無疑對我有極大的幫助。無論是當前迎向生活
須具備的正知正見,或是未來面對孩子要注意的言行心態,都是一壺灌頂醍醐。就如前面提到的「任
何事都要看存心」便令我對《論語》及生活上的諸多疑難頓時冰釋:原來許多道理並非矛盾,而是差
在有為者的「存心」。作者點出了當前亂象之因──還未深入聖賢學問就先批評聖賢,如此傲慢心一起,
就和聖賢學問隔了一層;而有些長輩們深知此中道理卻不願教導,因為教了我們不會接受!這也讓慢
心甚重的我深自警惕──傲不可長。另外,書中除了對儒家道理的清楚剖析,也特別強調《弟子規》
──生活中灑掃進退須要注意的禮節;其實,禮云樂云,真正是要透過注意外在行為,時時提起自己
心中的正念。作者更用親身經驗提點了「通權達變」之重要。儘管我目前仍做不到「達變」,卻勉勵
自己「雖不能聖,敢失守乎?」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二十一世紀是屬於中華民族的──一群長久以來學習、落實儒家
聖賢教誨之人的。或許我「德未修全」而「感未至備」;但我期許自己,能有那麼一天,將聖賢的智
慧深耕而拓展。願「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道之宗」的中華儒家文化,能深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28 普台文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