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112-2小論文
P. 28
牙醫不「宅」,台灣牙醫到宅醫療服務之困境與對策探討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推估,台灣於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超
過20%,正式邁入聯合國定義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超高齡社會下,老
人人口比例增高,失能甚至餘生臥床而無法自我照顧的照護需求亦增加,對台灣的公共政
策帶來挑戰。
人在整個生命中,於臨終前,可能經歷失智、失能或重病、疾病末期等自然歷程。失
能身心殘障者可能會因為臥床、出門不便,而需要他人照顧。機構照顧或居家醫療,會是
臨終前老人、失能身心障礙者的最後依歸。全民健康保險署[健保署]自2011年開始有牙
醫到宅醫療服務的健保給付,經過十多年的推展,大眾似乎對其內容認知度低,對於服務
管道也一知半解。醫療專業知識的門檻高,大眾對於醫療訊息的解讀與服務管道的理解總
有差距。醫療院所是否有主動提供或推廣牙醫到宅服務?提供的服務量能是否足夠?就成
了影響到宅服務成效的主因。
本研究就以失能身心障礙者的牙醫到宅服務的需求量,與實際到宅執行的供給量的差
距為基礎,從提供牙醫到宅服務端,來進行專家訪談,釐清牙醫到宅服務的執行困難關鍵,
並由進一步訪談尋求可行的解決對策,作為我國推展牙醫到宅醫療服務之參考。
二、研究目的
(一)探討牙醫到宅醫療服務的執行成效,以及需求量與實際供給量的差距。
(二)探討執行牙醫到宅醫療服務的執行困難關鍵因素。
(三)研擬執行困難關鍵因素的可行解決對策。
三、研究限制
(一)關於探討「牙醫到宅醫療服務的執行成效」的目的,是以文獻資料蒐集的方式來
進行探討,因為台灣執行牙醫到宅服務的合格醫師數量少,實際發表文獻資料也
較少,限制了研究的深度。
(二)關於探討「牙醫執行到宅醫療服務的執行困難關鍵因素」的目的,是以執行過牙
醫到宅服務的牙醫或相關人員的訪談方式來進行,因為受訪的專業人數較少,恐
有偏頗不夠全面的問題;再者,因為接受牙醫到宅服務的病患端有資料保護的問
題不能接觸,或者失能而無法接受訪問,限制了研究的廣度。
貳、文獻探討
一、到宅醫療服務的定義
「到宅醫療」又稱「居家醫療」或「在宅醫療」,是醫療院所或照護機構的醫療照護延
伸。依據余尚儒(2015)指出:「在宅醫療」是指病患在自宅接受醫療服務。狹義的「在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