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112-1小論文
P. 98

眷村文化保存:產權及藝術如何影響眷村去留


                           果用李總監這段訪談內容理解前文引用文化局宣傳裡說的「某個地方、某個人
                           都  可能賦予家的意義」這句話的意義,這裡的「某個地方、某個人」可以是指
                           曾經有關於家的的眷村生活部分的人及其空間經驗。藉由「家」的概念串連嘉
                           禾新村和曾在眷村生活,眷村重建的不僅是空間,更是眷村裡曾有的生活,以
                           及空間和人的連結和故事;而這裡的「人」可以是曾經的居民,也可以是被眷

                           村生活空間吸引但從未在眷村生活的「新人」。簡單來說,就是要把眷村空間和
                           人之間的連結找回 來。 目前有透過一些在嘉禾新村辦的活動裡串連一些當時的
                           原住民,其中包括在英國攻讀博士的藝術創作者原承伯,以及導演鈕承澤的母

                           親。原承伯於 2023 年 3 月曾在嘉禾新村參加一個名為「眷村場域的創作者們」
                           的講座,分享他以嘉禾新村生活和眷村歸屬感的再體認為題的展覽「未竟之途」。
                           原承伯在講座裡也表示現在的嘉禾新村給他一種「空」的感覺,所以希望用這
                           展覽跟嘉禾有一個告別的儀式(講座筆記內容,2023)。 如果我們以李總監分享
                           裡把藝術看作是一種工具的說法,理解原承伯就嘉禾新村的「空」所做的藝術

                           展覽之分享內容,我們可以了解藝術處理了眷村居民的歸屬感和現實狀態之間
                           的落差問題,並透過藝術展覽重新把個人對空間的情感記憶放回眷村空間裡,
                           嘗試在空的眷村裡重建記憶。但李總監在訪談中也表示雖然藝術村營運部正在

                           陸續設法接觸嘉禾新村的原居民,包括去南機場的樂群新城接觸搬往當地的原
                           居民,但在收集嘉禾新村過去生活記錄這方面是困難的。一方面,李總監和郁
                           良洼的訪談都指出,「好勁道工作室」對臺北市政府的不滿,讓他們拒絕藝術村
                           的合作  邀請,不願意分享工作室手上關於嘉和新村的記錄。另一方面,因為大
                           部分物品  都隨著居民搬家丟掉,田調問到的內容有關,跟當時嘉禾新村生活的

                           資料有限。此外,總監表示原居民表達過去的生活時都顯得比較防衛的態度,
                           不太主動分享和介紹其他受訪人。我們在嘗試接觸嘉禾新村時也遇到類似狀況,
                           社運人士表示與原居民已沒有聯絡;從目前住永春街的居民找到前嘉禾新村居

                           民的聯絡,但最後以「沒什麼好說的」為理由被居民拒絕訪談;直接到樂群新
                           城也碰不到嘉禾新村原居民。我們的經驗和李總監的分享內容,讓我們覺得當
                           時眷村保育過程中,產權疏離了居民與眷村保育和相關推動的行動者之關係。
                           在這樣的社會關係之下,藝術如何在人去樓空的眷村裡找回與原居民之間的連
                           結,這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雖然嘉禾新村原居民與眷村保育之間的疏離影

                           響了眷村文化保育和重建,但以一般市民為對象所舉辦的走讀活動,透過把嘉
                           禾新村與附近地區的景點串連而成的走讀行程,讓社會大眾有機會重新了解嘉
                           禾新村與臺北市的關係變化。


                        (  二  )  蟾蜍山聚落:強化聚落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社會關係

                                蟾蜍山聚落以「文化景觀」的名義得以成功保留下來。社運人士和聚落居
                             民的  合作,對成功保留起著重要的作用。據藝術村營運部李總監所說,相較

                             於嘉禾新村  的「空」,蟾蜍山聚落的特性在於「人」。李總監也是經兩三年的
                             合作,找到合作的信任感,最後才可以合作舉辦展覽。基  於這樣的合作關係,
                             總監認為蟾蜍山聚落和煥民新村的場域精神在於「人情味」。 李總監的意見認


                                                            7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