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112-1小論文
P. 99
眷村文化保存:產權及藝術如何影響眷村去留
為需要設法維繫蟾蜍山聚落的「人情味」,其實是保留運動 過程中經營出來
的「公共性」和「關係性」,所以在蟾蜍山聚落裡,基金會 主要作為里長與
社區發展協會之間串接、協調空間利用、盡量維繫藝術家、 在地居民、藝術
村人、學校等四方面的關係。基金會也會帶入藝術家與居民 參與到文化保存
的運動之中,也加深它們對自己所居住的土地的認同感,例如:銀髮創作,
就是他們這些年推動的一項主要活動之一(李總監訪談筆記,2023/5/27)。
圖四:葉媽媽用繪本《我家住在蟾蜍山》說故事
(資料來源:研究者拍攝)
藝術喚起公眾共鳴的實踐,也反映在《我家住在蟾蜍山》的繪本以及由此
引申居民如何以繪本說故事的練習。我們和龔紋紗和當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
奶奶「葉媽媽」做訪談時,老奶奶用她那一本做滿筆記,每一頁也夾上迴紋
針以方便快速翻閱的繪本,清楚的向我們說出蟾蜍山過往生活的故事(如圖
五)。對於葉媽媽的說故事能力,龔紋紗告訴我們當初規劃繪本內容時就有
考慮到如何讓長者更容易掌握內容,「繪本為他們提供了說故事的架構」。藝
術除了為提供引起共鳴和關注的內容,強化蟾蜍山聚落與外界的連繫外,也
以藝術活動的辦理,也為當地老年人的生活提供精神寄託。訪談當天葉媽媽
也開心的向我們分享她的畫作,甚至還說媳婦的同事看到後表示想向葉媽媽
購買一幅畫。由此觀此,藝術實踐提供的內容,強化聚落內部與外部的連
繫, 也能應用在銀髮族生活的改善。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嘉禾新村和蟾蜍山聚落為例,探討面臨拆遷的危機下,當眷村原來的使用 用
途消失後,藝術如何轉換眷村在都市裡的意義,如何出現「眷村文化」的地方感, 其中
的物質基礎為何,如何影響兩眷村走上不同的發展,又如何從這不同的發展裡思 考藝術
產生的文化實踐如何重塑眷村文化的概念,以及如何在都市發展下為眷村文化 保育帶來
永續發展的可能。嘉禾新村和蟾蜍山聚落反映的,是私有產權之有無如何出 現不同的眷
村文化保育狀況,分別導致嘉禾新村保育運動的社運人士及其論述的地方 感與眷村居民
之間不易取得眷村普遍的認同,雙方因私有產權而呈現疏離的社會關係 而難以有具體合
作;而蟾蜍山聚落裡的產權多屬公部門,私有產權不涉入社運人士和 居民的互動,讓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