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112-1小論文
P. 93
眷村文化保存:產權及藝術如何影響眷村去留
本研究針對北市的眷村文化藝術園區進行深入探討,將探討藝術如何作為眷村保育
的手段,理解藝術家及村民心中等行動者的參與經驗和想法,並探索有效方案,促
進眷村保育和城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本研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眷村保育和藝術結
合的潛力,並為未來的都市更新和文化發展提供實質性的貢獻。
貳、文獻探討
「眷村文化」乃建立在眷村拆遷和消失過程中的地方文化重建關於地方感的定義,
我們從王志弘(王志弘譯, 2006)關於地方(place)的討論中得 到啟發。王志弘先以 John
Agnew 的論點指出「地方」的三個基本面相:區域、 場所與地方感,其中所謂「地方感」
是指「人類對於地方有主觀和情感上的依 附」,藉此強調意義的賦予是讓抽象的空間成
為具體的地方之方式之一。以「地方」這概念作為視角來理解眷村文化,其中我們發現
眷村的拆除和文化 保育之間關係,往往涉及眷村意義的變化。社會參與藝術是藉由對話、
互動、交往等藝術中介創造出另類、戰略式的社會關係,生產特定的「社會性」,甚至是
新的社群,同時社會參與藝術也同時體現了蟾蜍山居民對於家鄉強烈的個人情感及 地方
感,所以社會參與藝術也可作為一種外界與居民的溝通橋樑。除此之外,這些計畫也為
蟾蜍山帶來許多觀光遊客。「社會參與藝術」作為社會參與的其 中一種形式,可巧妙地
切換行動者的角色、鏈結外部資源,並有利於將參與對象擴 大至聚落以外的市民,以壯
大保存運動和社會參與的能量。 李思薇的論文讓我們看到「社會參與藝術」如何把公共
性帶進地方或的塑造過程後來。
而社運團體「好勁道工作室」推動嘉禾新村全區保留,工作室透過不斷重塑嘉禾新
村的地方感,嘗試爭取嘉禾新村全區保留。例如好勁道工作室提報嘉禾新村文資價值時,
就藉由實際眷戶訪談資料,整理嘉禾居民過去的生活內容與該眷村空間的關係,從中指
出眷村內的「自力營造」的屋舍與眷村歷史和居生活的關係(好勁道工作室,2014),由
此觀之,地方感的論述是社運團體常用於推動眷村文化保育的重要策略,不僅藉此強調
眷村保留的重要性,也會把地方感扣連都市更新的規劃方案,進一步強化特定地方文化
保育的價值。綜觀這些文章所述,我們可以眷村文化的出現往往建基在面臨拆遷的危機,
這樣的眷村文化往往以地方感論述人和眷村空間的關係,並從中加入公共性的討論,除
了嘗試強化居民對眷村的情感、社運人士對保育的參與,以及眷村文化價值以外,也以
「自力營造」等概念嘗試扭轉社會對「違章建築」等社會普遍加諸於眷村的刻板印象。
基於對後續藝術村營運部進駐之後聚落所發生的變化之重視,以下我們將討論產權對居
民參與、社區保存運動等部分的影響。我們也對後續藝術進駐眷村的議題進行深入研究,
參、 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介紹
圖一:嘉禾新村和蟾蜍山聚落的煥民新村區位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