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1081031小論文
P. 35
享瘦健康-探討間歇性斷食
有非常強大且多樣的適應機能來應變。所以實施間歇性斷食頭幾天感到飢餓難耐是正
常的,因為重點是「難耐所造成的不習慣」而非飢餓,大約 3~4 天過後身體就會習
慣,在相對應的飲食時間分泌飢餓素,以減少飢餓感。
間歇性斷食主要是要降低胰島素水平,增加升糖素及增加消耗能量。但是當胰島
素水平下降,腎小管再吸收作用也會跟著下降,無法回收鈉回到體內幫助身體運作,
而鈉離子在身體內有助維持滲透壓,也協助神經、心臟、肌肉及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
運作。所以在未補充足夠的鈉的前提下,又經由尿液、汗液大量排除鈉,容易造成抽
筋、肌肉痙攣、噁心,嚴重時可能還會休克。
三、間歇性斷食的特點:
(一)容易入門:
1. 符合作息:採用溫和間歇性斷食法循序漸進,也就是慢慢的把當天最後一
餐與隔天最後一餐相隔的時間拉到 12 小時的斷食方式,適合多數人的生
活作息,因此不難執行。
2. 有規律:遵守哪些時間不能進食,能使人們過著有紀律的生活。
(二)對身體的幫助:
一般而言,在吃完一餐之後,身體需要 7~10 小時來消耗掉儲存的肝糖,
之後才會開始消耗脂肪,若進行間歇性斷食,空腹時間長,不僅能消耗更多脂
肪 , 身體也能有更多時間修復、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對身體的幫助整理於表一。
表一 間歇性斷食對身的幫助
1. 減少胰島素分泌的頻率
血液 2. 增加瘦素分泌量
1. 促進脂肪分解與消耗
脂肪 2. 降低發炎的機會
3. 增加瘦蛋白
4. 提升脂聯素
1. 回復胰島素敏感度
肌肉 2. 回復肌肉應有的運動功能以及效率
3. 降低發炎腎上腺皮質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