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普台之星16
P. 26
我對背誦的看法
高一庚
林攸蓁
王道還先生在〈背誦是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一文中提到,「教育的具體內容是傳授值得背誦的知
識」,我十分同意他的說法。如果理解是教育金字塔的頂端,那背誦就是金字塔的基底。因為背誦可以
產生力量、陶成人格、涵詠性情。由背誦開始,一步步地耕耘打底,對人生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背誦可以積累深度。就像讀歷史時,我們是靠背誦記住哪個朝代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靠理解的。
我們透過記憶人、事、時、地,在歷史的長河中,知曉了先民的悲喜恩仇,釐清朝代的更迭興衰,明白
風俗的變遷延續。文學名家鍾曉陽、龍應台在自述文學啟蒙的源頭時,都說是靠背誦詩詞古文而來。背
誦的概念就像蓋房子一樣,一層一層把所學到的知識堆疊上去,既穩固又堅不可摧,再加上定期保養,
重覆地溫習再溫習,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自然會開啟智慧。
背誦還可以培養端正的品格。國小時我曾參加讀經班,印象最深刻的是背誦〈弟子規〉。每一句短
短三字,卻蘊含了各種人生哲理。我驚豔於它的濃縮精華,更讚嘆於背誦後的潛移默化之功。現在我做
人行事時,腦中每每會浮現其中的字詞。像父母叫喚時,就會想到「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於是立刻行動。讀到「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時,也會勉力要求自己做到。背誦像春雨,
無聲無息地長養了我們的慧命。
我喜歡背誦,尤其享受能量傳輸的愉悅。將古人的經典復刻於腦海中,讓自己內化有成,這種經濟
又實惠的學習方式,是現今學習的優勢。背誦就是傳輸的最佳工具,背著「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胸
中亦會有澄澈圓滿,喜洋洋的自得之情。讀著「舉世皆濁我獨清」時,也會有時不我與的戚戚之情。若
將這些充滿詩意的哲理只作冷靜客觀的理解分析,豈不大煞風景?文字負載的信息是非常豐富的,唯有
透過不斷地背誦涵詠,才能得其神髓。
背誦不是偷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它是教育的基礎作法,七田真曾說:「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
而且經典中承載著精純的文化,像一顆顆價值連城的明珠,對於怡養性情、啟發智慧、培養人格有莫大
的助益,讓我們將這些明珠串組成項鍊,綻放出無盡的光輝吧!
24 普台文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