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112-2小論文
P. 38
青少年憂鬱症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學生們之間的競爭也越變越激烈,不管是父母無形間的
期望,還是同學們之間的自我較量,又或者是補習與成績的正比,都漸漸地成為現
在青少年們患有憂鬱症的原因。
近一個多月來,新聞經常報導某某學校發生學生的墜樓輕生事件。自殺,是台
灣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四到七成死者生前罹患憂鬱症,自殘、跳樓……不單單只
是個新聞事件,這背後是無數條生命的自我了結,青少年憂鬱症現在已成為隨處可
見的危機,孩子們身體的不健康,家長很容易看出來,但少年們心理的小世界卻經
常被忽略。在升上高中後,我們時常看到身邊有許多因各種心理無法適應新生活而
休學的同學們,面對他們的離開,更促使我們開始關注許多關於青少年憂鬱症的報
導、文獻與網站。
二、研究目的
因為自己身邊有許多同學或是朋友患有憂鬱症,看著他們因憂鬱症而離開校園
的背影,我們總是感到萬般的不捨,所以我們想更深入地去探討憂鬱症的成因及最
可能的解決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有去了解其他國家青少年憂鬱症的成因結
果,我們意外地發現美國青少年患有憂鬱症的成因與台灣有些許的差異,這告訴我
們憂鬱症的成因是跟自身周遭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後,我
們開始更進一步地了解美國與台灣憂鬱成因的差異。
貳、文獻探討
一、青少年憂鬱症在台灣的現況
在台灣將近有 124 萬的國高中生,但每七位就有一位學生患有憂鬱症,而
在將近 96.7 萬的大學生裡有 18.7%的學生患有憂鬱症,青少年憂鬱症一直是令
台灣政府頭疼心理疾病。每年患有青少年憂鬱症的比例一直不斷地上升,學校
缺乏心理輔導師的人數也隨著青少年的需求不斷的增加,但仍然還有一部份的
學生不願意將自己的心理壓力訴說出來,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發現參與調查
的學生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學生願意尋求老師處理心理壓力的問題,仍有四分
之三的學生不願與自己的父母或老師尋求協助。隨著學生心理疾病的增加,自
殺已經成了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死因(如圖一)。(兒福聯盟,20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