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小論文作品集封面側標-1080331
P. 41
金廈區域化的環境政治:從金門的人水關係看金廈通水爭議
當地這幾十年的發展史,以及當地對未來的發展願景。
金門因其地緣位置的特殊,當地的發展與台灣本島不同。金門,東距台灣約 117
公里,西離廈門外港約 10 公里,乃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台灣離島。在國共內戰前,金
門與廈門關係非常密切,因人員、商業往來非常頻繁,當地的經濟發展非常繁榮。然
而,國軍撤退來台,金門變成戰爭前線,當地的發展也產生變化。
軍事化是一個在金門歷史上重要的改變,其中對金門的經濟發展改變甚大。根據
《冷戰下的金門》所說:「軍事化有狹義和廣義兩者解釋,前者是指引進,建立軍事
力量,後者指社會一步步受到軍隊體制、精神所控制,甚至產生依賴」。(宋怡明,
2008)在軍事化時期,金門被當作台灣的戰爭前線。也因為軍事化的關係,金門和廈門
於 1949 年斷絕關係,經濟開始衰退。但隨著軍隊的進入,金門的經濟有了重大的改變。
金門人在這個時期靠著阿兵哥生意,內部經濟達到最高峰,開啟了戰地經濟時期。當
時駐紮在金門的軍隊號稱有十萬大軍,家家戶戶都有做跟阿兵哥有關的生意。然而金
門也因去軍事化,軍人撤出金門,使得金門經濟開始蕭條。
去軍事化是金門發展史上第二次重大的轉折。去軍事化也有兩種解釋的解釋。狹
義的解釋為從金門撤出兵力。廣義上則指社會跟軍事利益及論述脫鉤。撤軍導致駐守
金門的軍人數量減少,也造成金門的經濟二度面臨困難。為了提升當地經濟,金門縣
政府把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觀光發展上 。
金門觀光化的開始,解決了當地的經濟困難。金門在 1980 年代開始發展觀光,開
放當地役男的家屬前來參觀;1993 年觀光解禁,金門國家公園順勢建立,同時金門菜
刀等產品也開始發展;小三通於 2001 年開始實施,使得觀光業更進一步發展,同時也
產生新的政治現象—金廈區域化。
於 2001 年開始實施的小三通和離島建設條例發展了當地的觀光,而金廈兩地再度
有了聯繫,也使得金門在地緣位置上產生了獨特性。小三通是從後冷戰時期以來,金
門地緣政治改變的分水嶺。它的實施開始了金廈區域化,也因為有與台灣不同的發展
背景,金門宛如將自身作為一個實驗場、一個商業中心,實驗一些台灣產在當時無法
做的事情,與大陸做著當時台灣無法做的交易。這樣的特殊性使得金門擁有機會蓬勃
發展,也使得金門可以實施新的措施—新四通。
新四通是指通電、通氣、通橋和已經開始的通水。這四項都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性,但同時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最難的通橋,若真正實施,金門的
觀光業將達到新的高度,當地的旅客人次也將達到最高峰,而通水是為了應付現在以
及未來大量用水的需求。換句話說,金廈通水將當地的發展和人水關係連在一起。
二、地方發展及人水關係
金廈通水這件事情將金門當地的發展與其人水關係牽扯一起。若想要完整理解金
廈通水是如何成為成為人水關係和地方發展的橋梁,必須先知道當地的用水結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