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107-11071115梯次小論文比賽得獎作品
P. 40

談輕小說中的傳統典籍運用──以《格物師的歷史書》為例

                 梁,佔 53.3%,有 20 人認為可以賦予傳統典籍全新的意義,佔 26.7%,有 12 人認為可
                 以綰合傳統典籍與青少年,佔 16%。試繪圖如下:


                                      60
                                                                            搭起探索古文化的
                                      40                                    橋梁

                                      20                                    賦予傳統典籍全新
                                                                            意義
                                       0                                    綰合傳統與青少年
                                           輕小說引用傳統典籍對傳統典籍
                                                      的影響

                                                      圖六:看法分布圖 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製)

                     以下為進一步說明:

                      (一) 搭起探索古文化橋梁

                            一半以上的答卷者認同此項影響,深奧的傳統典籍在輕小說善巧包裝下,化
                      深為淺,成為讀者口中琅琅上口的名相、義理,廣為一般大眾接受。例如:在故事
                      中出現的古人,像《孟子》、《老子》等,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和主角們接觸,讓輕
                      小說讀者能間接了解古人的特徵和著作。

                      (二) 賦予傳統典籍全新的意義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很少人願意研讀深奧的傳統典籍,但卻喜歡讀輕小說。
                      作者讓傳統典籍在輕小說中以現代形象出現,能夠活化單一的理路,使高高在上的
                      殿堂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與真實生活結合,得以蛻變新生。例如:將《山海
                      經》的虛幻世界化為真實存在,人們透過獵捕《山海經》的生物來製作生活用品或
                      販賣賺錢,又在之中學習,修練能力。

                      (三) 綰合傳統典籍與青少年

                            青少年是文化根柢較弱的族群。輕小說注入了傳統典籍的元素,使「角色富
                      於魅力」、「劇情青少年取向」,讓青少年走入古代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接納了傳
                      統典籍,也接納了傳統文化。就像介紹詞所說的:「危急之際遇到一頭褐色長髮的
                      美少女吟誦『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後,手持長劍與盾牌颯爽登
                      場。」(格物師的歷史書:燃燒不盡的煤,2015)這樣的衝突場景會吸引青少年想要
                      一窺書中奧祕。又如:為了更知道事物的本質或自己內心,主角們每天研讀傳統典
                      籍,並在生活中加以應用。主角們面對各種生物和地點時,藉由傳統典籍中所記錄
                      的內容,來判斷應對方式。就和遊戲很像,在外跑主線、支線任務,跑地圖,打怪
                      練等,看著故事,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入其中。

            參、結論

                 我們原先被故事情節吸引而讀這套書,但有許多地方看不懂,經過小論文的研究,查了

                                                            8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