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stars18
P. 10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第十六

                                                                    在《論語》中孔子講了太多次的禮,甚至告訴他的
                                                                兒子:不學禮,就無法立足於社會。而我們從小到大也
                                                                參加過各式各樣的婚喪喜慶——從寶寶出生滿月要送滿
                                                                月禮,青少年到了十七、八歲要辦成年禮,有情人終成
                                                                眷屬要辦婚禮,老去如葉落要辦喪禮。人的一生似乎離
                                                                不開種種禮節儀式,而古代的禮和現代的禮有什麼不
                                                                同?除了形式上的衣冠服飾、器物用品外,內在的精神
                                          陳文寬主任參加釋奠典禮           會不會也有所差異?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
                                   反人道之正也。」《禮記·樂記》

                                     當得知普台要辦釋奠典禮,而且完整地呈現古禮形式時,就盼望著能一探究竟。但前兩
                                  年由於課務關係,無法參加,到了第三年,終於和班上國一學生一起參加盛會。初進會場,
                                  高大莊嚴的孔子像俯視現場,令人想起「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的君子形象;
                                  寬廣的紅色丹墀四周,晉鼓鏞鐘佇立,平添幾分肅穆氣象。等待間,觀禮學生陸續就座,會
                                  場逐漸靜默,大家屏氣凝神等待典禮開始。

                                     在響亮厚重的鐘鼓聲中,身著黃色長袍的佾生隨著鼓聲的節奏,整齊有度地踏上丹墀,
                                  樂生、禮生也各就定位,隨著通贊朗誦進行著各項流程,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雅樂、佾舞的
                                  表演。「樂奏〜寧和之曲」,絲竹金石、土革木匏,迥異於我們熟悉的現代樂器,各項古樂
                                  器音韻質樸,樂曲曲調單純不繁複,卻自有一股滌淨人心、息爭止慮的的收攝作用。腦中的
                                  千絲萬縷漸漸蟄伏在樂音之下……。而開始律動的,是佾生的一舉手一投足,起落開合之間,
                                  揖、讓、謙、辭,授、受、拜、跽,舞姿中正舒緩、平和優雅,一套古之禮儀於焉展開。

                                     正當凝神觀看,耳目身心都沉浸在丹墀上的表演時,各項獻禮也依序進行。然而神案較
                                  遠,對於祭獻儀式如何進行,自是不甚了了。一直到可愛的小學生上台朗誦《論語》篇章、
                                 〈禮運大同篇〉,腳已是站得有點痠麻。然而看到我們的下一代,讀著:「……使老有所終,
             學務主任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心中不
                                  免有所觸動。現在家暴事件時有所聞,面對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也開始發燒,每個人都能
                                  得到良好的照顧,這樣的大同世界真有可能實現嗎?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 56
              /
                                  歲在魯國擔任大司寇治理國政,三個月後,物價平穩,路上男女有別,沒有人將遺失物占為
              陳文寬
                                  己有,四面八方來魯國的旅客都能賓至如歸。於是鄰國齊景公開始感到害怕,甚至想先割地
                                  示好;但大臣獻計,挑選美女八十名,精心打扮、學習康樂艷舞,果然魯定公接受之後,無
                                  心朝政,孔子只好黯然離開魯國。同樣是舞蹈音樂,目之所視,耳之所聞,一在克己節制,
                                  一在填滿慾望,下場也就自然不同。


                          普台佾生獻舞於孔聖前

















      8
     參加普台釋奠典禮的省思 88
     參加普台釋奠典禮的省思參加普台釋奠典禮的省思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