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普台之星19
P. 19
4
田野調查心得
實際走訪噶哈巫部落,熱情回饋的受訪者,撥空前來演講的語言復振推動者,以及全
程陪同我們的族人們,除了讓我們整天的田調順利進行,他們對族內文化的熱忱和憂心,
著實把噶哈巫族長久以來多變的歷史鮮明地披露在我們眼前,彷彿隨同他們從台中的原居
地,跋山涉水來到埔里盆地。
國際專題知多少 5
我們將走讀的成果做成研究報告,並參與國際比賽。這項比賽旨在讓青年學子以學術
角度關心國際議題,且研究主題要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關。參賽隊伍的題目囊括新疆
人權、拉丁美洲的政經關係、美墨圍牆等議題。乍看之下,以噶哈巫族為研究主題,似乎
和國際議題關係不大;然而,有關原住民族的議題,舉凡文化、語言等,正是近年國際間
的焦點。在《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同樣描述各國應如何保護原住民族應享有的
文化權和自決權。透過對噶哈巫族的研究,我們從在地角度出發,反思國際對台灣原住民
文化的評價,以及如何將國際帶入部落,促進文化復振的發展。
國際比賽過程
6
國際專題的評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書面資料,第二部分為發表及答辯。在發表
會當天,各組也須將先前製作好的海報張貼於會場,讓研究內容一目了然。發表會前一週,
我們如火如荼地對海報和簡報內容反覆修改,甚至賽前一天練習口說到凌晨一點。練習過
程中,難度最高的非答辯莫屬。統問統答的方式,不僅迫使我們得快速抄下教授連珠似炮
的問題,還得在限定時間內分配各組員回答的問題。其中一位教授在問答中,提到他已經
研究原住民議題十多年,十分青睞我們的研究,讓站在台上的我們一來感到驕傲,卻也更
加緊張,不禁捏了把冷汗,擔心無法應對接下來的答辯。最困難的問題之一,是我們提出
的方案,對部落語言流失狀況的預期成效。雖然內心有點忐忑不安,還是盡力分別從地方
的主體性及國際的角度,漂亮地回答教授的提問,最後獲得優選的殊榮。
4 綜觀走讀地圖
5 了解噶哈巫文物
走讀的贈禮 6 了解田野調查的概要
透過眉溪和武界的走讀,我們實踐了「走」這一字的意義,所謂「走」,除了前述
提及的向前移動、步行、走訪,更重要的是「心走」,留下心的步伐,向前追尋,融入我
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在女子八家將和噶哈巫的田野調查研究中,同學為「讀」字做了最好
的詮釋,咀嚼文字、閱讀、研究,將所學所知應用到生活之中,為生活打開另一扇契機之
門。
本學期學校圖書館主題月以「走吧!讀我們的島」介紹了專題研究與田野調查的方
法,也展示不少地方文化的相關書籍,讓同學們得以一步一腳印,從多方角度認識這片土
地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思索知識的意義,並透過行動參與,感受內心的悸動。走讀,是
一個讓我們步入身邊社群的起點,進而培養學術底蘊,關心在地議題。走進大千山水,探
索這個瑰麗的寶島,認識我們生活的地方,重新定位與這片土地之間的關係。身處於蓬勃 走吧!讀我們的島
發展、資源充沛的環境,我們跨出自己的舒適圈,越過崇山峻嶺,整合珍貴的知識和發揚
本土文化的傳承願心,獻給身處這塊土地的人們。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