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stars17
P. 10
我所認識的陶
等待了一萬年 , 陶原料的形成
我們在鞋底下相會,
我想告訴你, 陶土
我所認識的土, 一塊小小的石頭,在河流裡滾成碎屑,也許南漂,也許
以及我是如何將它加工成為陶、瓷器物的過程, 北漂,隨著因緣際會擱淺在一個礦床,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它很脆弱, 們在這裡形成大地色的肌膚,棕紅、赭色、米黃、駝色,一
卻有極佳的延展能耐。 層層的積累。鮮血般的豔紅,是鐵。緊密熔融的,是矽。在
高溫的淬鍊, 高溫時使土屑彼此合而為一。( 瓷土則是含鐵及有色金屬中
使它強烈轉性…… 極少見的白色土礦 )
養土
文/美術老師 傅永悌
把陶土礦敲碎,加進水裡,過濾雜質之後,放進布袋裡
擠壓至泥塊狀,放進缸裡靜置,讓微生物充分活動,以增加
泥土的可塑性 ( 黏性 )。歷史上曾出現悉心養土七年以取得
塑性特佳的好土,也曾經有並輩 ( 現為知名的陶藝作家李承
信 ) 把打完球賽脫下的汗衫,裝進缸裡和泥塊一同靜置,得
到了更快速的成果,品質也很令人滿意。
陶器的塑造
揉練
從缸裡取出的土塊還在「睡覺」,需要施力使它清醒,
以取得紮實的密度及均勻的結構。以右手提土,左手手刀按
壓,重複旋轉循環,過程中會聽到嗶嗶剝剝的氣泡炸裂聲,
聞此聲則知曉土裡的多餘空氣已經排除,而土塊則是會愈加
的精實彈 Q,以上技法即是傳說中的「菊花練」。泥土中若
包住空氣,在燒窯升溫時,會因為空氣的膨脹而造成土胎的
炸裂,所以揉練的動作雖然單純,卻是作品成敗的大關鍵。
拉坏
將揉練均勻的土塊拍實,固定在轆轤正中心,加水潤滑
並利用轆轤旋轉開孔,將土由低提升,擴張、提拉、穩定,
造形時敞口或縮口,然後端視器身的翦影曲線修整至恰當,
接著切土、取下。重複著連串動作,對我而言有一點像是誦
經的作用,念頭蜂擁而上時,可以在一次次的身體移轉中,
慢慢釋放,從而得到平靜,心開意解。
修坯
動刀的塑身行為。如果拉坏是先天條件,修坯就是後天
的外科雕塑,也是器物圈足形成的關鍵。先將作品反扣在轆
我所認識的陶 轤之上固定,用修坯刀剔除多餘的土,另外將底部修凹,以
傅永悌老師作品 青瓷壺杯組 形成穩定的平面,使器物屹立不搖。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