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112-1小論文
P. 82

「校園神探我最行!」探討埔里中低海拔校園植物及動物之交互關係--以普台高中為例



                                  這次的探討中,筆者在書中看到了許多臺灣特有的植物及生物。在
                              《看見臺灣原生植物》(陳文彬,2015)以及《你認識這些樹嗎?:160
                              種生活裡隨處可見的樹木果實全圖鑑》(多田多惠子,2022)兩本介紹
                              植物的書籍中,發現了這兩本書都有介紹到臺灣的原生植物。臺灣的原
                              生植物大概具有 6000 多種,且在陸續發現中。雖然具有如此之高的植物
                              多樣性,臺灣的原生植物也在因為全球暖化以及外來種入侵而導致處境
                              威脅。根據文獻資料顯示,有些臺灣的特有種植物支撐著一部分的臺灣
                              原生種及保育類生物生存。如果某些植物在臺灣滅絕的話,會使臺灣的
                              生物金字塔不平衡的情況發生。(陳文彬,2015;多田多惠子,2022)

                              以下是筆者的研究步驟 :
                                    1、  找到植物在學校中的定位,並繪製成校園植物地圖。
                                    2、  統整幾種在校園中較有特色的植物 。
                                    3、  將學校的植物進行拍照做影像紀錄 。
                                    4、  使用文獻資料及手機 APP「形色」進行細節的判斷。
                                    5、  最後再寫成筆記進行最後統整。

                          (三)  脊椎動物基本資訊之參考文獻:

                                  筆者閱讀了《臺灣野鳥圖鑑陸鳥篇》(廖本興,2012)以及《臺灣兩
                              棲爬行類圖鑑》(向高世、李鵬翔、楊懿如,2009)兩本書籍以做參
                              考。雖然在筆者的觀察中,鳥類以及爬蟲、兩棲類是占普台動植物比例
                              中最少的一部分,可是在這之中,校中的多線南蜥是維持昆蟲比例的功
                              臣;兩棲類有環境指標,兼控制昆蟲數量的功能;鳥類則是校園內的頂
                              級掠食者。對於筆者來說,這一本書給了筆者許多判斷動物的好辦法。
                              (廖本興,2012;向高世、李鵬翔、楊懿如,2009)

            參、研究方法

                    為了達成研究目的,筆者將走訪普台校園內各大角落,並將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
                   析統整與歸納。研究方法、研究流程、研究材料與方法分述如下:

                    一、研究方法:

                         (一)  文獻分析法:對書籍進行閱讀並蒐集相關資料加以應用之。
                         (二)  實地探究法:透過實際走過大校園並蒐集基本動植物資訊。

                    二、研究流程:
                        圖(二)、研究流程圖










                                                來源:由筆者自行繪製


                                                            3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