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112-1小論文
P. 80

「校園神探我最行!」探討埔里中低海拔校園植物及動物之交互關係--以普台高中為例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從小筆者就對身邊的植物以及動物相當的感興趣。不管是父母帶筆者到公
                       園時身旁的參天大樹、蔓延在地上的柔軟青草,或在天空中飛翔的鳥類及蝴
                       蝶,筆者都對他們保持著許多的熱忱以及好奇心,並常常向父母發問,雖然常
                       常考倒他們,卻不減筆者求知的慾望。而在升上了高中之後,筆者來到了位居
                       於南投縣埔里盆地的普台高中,由於群山環繞,好山好水的緣故,使筆者常常
                       在學校發現各種從未看過的植物以及動物,有一些種類甚至都叫不出名字。可
                       也正是因為如此,筆者非常喜歡學校。正是因為學校提供的天然資源吸引了許
                       多生物,才能滿足筆者研究的慾望以及對於自然的求知慾,因此筆者展開這一
                       項研究。

                    二、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筆者提出了以下三點:
                           (一) 認識特色校園植物。
                           (二) 繪出學校植物地圖。
                           (三) 研究校園角落的動植物交互關聯。

            貳、文獻探討

                    一、參考文獻:

                           為了瞭解校園的植物以及生物的分布狀況,筆者在文獻中了解植物以及生
                       物的基本知識。 以下就三個部份來進行文獻探討:

                          (一)  昆蟲基本資訊之參考文獻

                                  在潘建宏所著的《臺灣昆蟲記》(潘建宏,2007)中,說明節肢動物
                              在地球上演化的是如此成功。他們的分布範圍布滿了全球,且形狀各
                              異。最大的有 20 公分,最小的卻只有 0.15 毫米。〈玉山歌〉(陳夢林,
                              1716)一詩中也有片段「山下螞蟥如蟻叢,蝮蛇如斗捷如風。婆娑大樹
                              老飛蟲,攢肌吮血斷人蹤。」也可看出臺灣昆蟲及其他物種的多樣性。
                              的確,昆蟲和植物一樣,佔了筆者們生活中很大一部份。昆蟲的多樣性
                              不只是臺灣生態多樣性的象徵,也是維持臺灣大生態鏈的重要基礎。臺
                              灣在冰河時期時,和中國大陸有陸橋連接。所以有各種由北方向下遷徙
                              的生物。

                              在《臺灣昆蟲記》(潘建宏,2007)一書中,分成了以下幾個部分 :

                              1、  認識昆蟲 :

                                  《臺灣昆蟲記》(潘建宏,2007)主要是在敘述昆蟲的基本知識
                                  (如社會行為、攝食、交配、成長以及變態等事物,一些具特色的


                                                            1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