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小論文作品集封面側標-1080331
P. 24
埔里噶哈巫聚落與宗教信仰初探:以平埔番祖廟為例
仰蓬勃發展的地區。
(二) 日治時期至今
天主教於日治時期傳入南投竹山,主要在平地傳教。國民政府遷台後往南投的
山地傳教,埔里則是在 1952 年始有天主教的分佈,並於 1953 年由賈振東神父
(Rev. Armand Jacques, M.M.)興建埔里天主堂。
時至今日,無論儒、釋、道教與民間信仰等團體在埔里的規模都不小,如農曆
九月媽祖遶境活動等,加以基督教宣教的主要據點位於此地,
如今埔里是族群與宗教相當多元的地方。
二、埔里噶哈巫族的歷史與文化
(一) 噶哈巫族的族群分佈
清代道光年間,原位於今臺中地區的平埔族們大批進入埔里盆地開墾。漢人通
事使平埔族降伏,卻也鼓吹漢人侵占平埔族土地,造成道光年間的「平埔族兩大移
民潮」。清代道光年間,原位於今臺中地區的平埔族們大批進
入埔里盆地開墾。噶哈巫族從新社、石岡等地遷入埔里盆地,在埔里的東北方,沿
著眉溪建立了蜈蚣、守城、大湳與牛眠四個聚落,後被稱為「眉溪四庄」。
圖一:噶哈巫族族群分佈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GIS 專題中心(2018))
(二) 噶哈巫族的族群認同發展
從荷治時期的文獻開始,噶哈巫族便被劃入巴宰族,使噶哈巫的原社名和族名
在官方紀錄下逐漸式微。清治時期,由於岸裡社主導了中部地區的平埔族,加以噶
哈巫族所屬的樸仔籬社參與反抗清朝官府的大甲西社事件,使樸仔籬社被歸入岸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