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普台之星19
P. 88

我書意造本無法
                             蘇軾《石蒼舒醉墨堂》
               宋代書風講求「尚意」,希望突破規矩法度的限制,追
           求的是以「我」為中心的自由表現。蘇軾的肥扁欹側、縱
           橫矯健與黃庭堅的頓挫震顫、傾跌開張,以及米芾的風檣陣
           馬、八面出鋒,都是不論工巧和璞拙,甚至把「醜」、「缺
           陷」都當作個性的自然流露,進一步形成自我風格。                                4
               清代書畫家鄭燮(鄭板橋)早年仕途艱難,數度於揚州
           以賣畫鬻書維生,中進士後便毅然拋棄了館閣體書法,自創
           「六分半書」,雜揉篆、隸、楷、行、草各體,字的大小、
           形狀則極盡變化之能事,呈現出東倒西歪、亂石鋪階的畫
           面。在點畫線條間,我們看到了突破框架的想像,看到了不
           諧時俗的膽識,也看到了「遊戲」的成分。名作〈難得糊塗〉
           匾額(圖 4)不但最能代表六分半書的特色,也展現了他睿
           智灑脫、詼諧玩俗的處世哲學。

            四、哀樂

              至於「哀樂」,則是創作者情緒在作品中的流露。每一
                                                                 5
            件作品因文學內容、書寫情緒不同,其情感抒發及風格表現
            會有所差異。以王羲之的〈蘭亭序〉、〈喪亂帖〉(圖 5)
            來看。
              〈蘭亭序〉在後段心境轉入人生短暫、盛事不常的感
            傷,筆意間雖藏了一種淡淡的愁緒,但通篇筆調仍流暢顧盼
            且和諧自然。〈喪亂帖〉的書寫背景則是:王羲之先人之墓
            被一毀再毀,而自己卻不能奔馳前往整修,遂寫作信札以抒
            心緒。在無奈與悲慟之下,該帖的筆意更富感情色彩,字跡
            較潦草,時有滯頓的痕跡,且結體字勢更為傾斜;書寫時先
            行後草,時行時草,可見其感情由壓抑至激越的劇烈變化。
              明代書畫家徐渭是一位天才的悲劇性藝術家,被記載患
            有「狂症」。他幼時父母早逝,家道中落,連應八次鄉試都                            6
            名落孫山,終生不得志。窮途潦倒下,身心開始出狀況,前
            後自殘自殺九次,後來還因懷疑妻子外遇而弒妻入獄。
              徐渭藉由大量的寫書作畫來發洩胸中「勃然不可磨滅之
            氣」。他擅長氣勢磅礡的狂草作品,筆勢上下連貫,行間左
            衝右突,滿紙狼藉,散發狂躁的氣息(圖 6)。徐渭不喜歡
            隨波逐流,自我意識非常強烈,我們可以看到他刻意把情感
            力量誇大,並竭盡全力保持,進入一種非理性的狀態,而扭
            曲盤結、踉蹌跌頓的線條,有如困獸覓尋出路時的掙扎與嘶
            喊,也是在狂和醒之間,對命運人生的頑強抵抗。

           五、忘情
                                                                  7
               草聖張旭為唐代浪漫主義的代表,韓愈曾分析他的創作
            心理:「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                         4 鄭燮〈難得糊塗〉匾額
            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如著名的狂草作品〈肚                             (《書藝珍品賞析:鄭燮》,頁28,石頭出版)
                                                                 5 王羲之〈喪亂帖〉
            痛帖〉(圖 7)開頭「忽肚痛」以重筆濃墨傳達了忍痛之苦,
                                                                    (《書藝珍品賞析:王羲之》,頁 8-9,石頭出版 )
            接著思緒驟變,第四字「不可堪」轉為細筆疾書,表現出亟
                                                                 6 徐渭〈應制詞詠墨詩〉局部
            欲擺脫病狀的急切之情。此後每行一筆到底,纏綿相連,越                              (《書藝珍品賞析:徐渭》,頁 29,石頭出版 )
            寫越快,而提按、用墨的變化讓行間輕重形成強烈對比,把                           7 張旭〈肚痛帖〉局部
            感情一層層地推向最高潮。                                            (《書藝珍品賞析:張旭、懷素》,頁7,石頭出版)

       86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