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普台之星19
P. 87
書為心畫 Calligraphy
書法藝術中的抒情表現
文 / 書法科教師 林品萱
一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
揚雄《法言·問神》
露出書家的心緒思路,呈現內在最真摯無偽的一面。
這句由揚雄提出的文藝美學理論,闡述了「心」與
「言」、「書」的關係,雖然「書」並非專指書法,而 三、情性
是指書面的文章著述,但對後世書法美學的抒情見解影 唐代孫過庭在其著名的書學理論〈書譜序〉中,曾
響很大。「書為心畫」揭示了書法藝術的重要特徵與本 用兩句話點出書法的抒情功能:「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質:書法是書法家主觀精神的產物,是「心」作用的結果。 在這裡,他將「情」作為一個整體,再分為更細的類型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一字見其心」,即是透過書法, 情性與哀樂。
可以窺見人的性格、修養、思想,以及最深層隱微的內
「情性」指的是人的固有性格,其中包含了個人氣
心世界。
質、思想、藝術素養等。不同的情性導致不同藝術風格
一、線條藝術 的形成,即使屬於同一風格系統,也會因個性不同而構
成差距,而長期的審美取向、生活境遇也會隨著年歲增
書法是以「線條」為主的藝術。書法沒有「再現」
長及閱歷逐漸豐碩並產生影響。
的要求,以更純粹、抽象的線條來表現。不同於幾何線
條,書法的線條在運行中應和著心跳與呼吸,暗含了音
樂性節奏,具有溫度與生命力。一位優秀的書法家能因
內心情緒變化寫出對應的線形質感,會在觀賞者心中引
起相同的情緒體驗,進一步喚起其審美情感反應。
通常來說,一往流利,不做頓挫、轉折,不露圭角
的線條,表現的是愉快的感情,如懷素的〈自敘帖〉(圖
1)流露出的自信與豪情。而停頓的線條所產生的艱澀凝
重,就顯示焦灼和憂鬱感;憤怒或驚恐時書寫的線條則 1
常呈現高強度、大起伏、急遽改變方向的樣態,我們在
顏真卿的〈祭姪文稿〉(圖 2)中,就可以看到鬱怒和
沉痛兩種情緒的更迭。
二、不可復得
學過書法的人都很清楚,書法作品是不能修改的,
當完成一個字、一行字,乃至一幅字後,便不能在原有
的筆畫上反覆塗描,這就是書法的特徵 不可重複,
且類似音樂,保有一定程度的「時間性」。藉由提按、 2
停行、遲速等動作,讓筆畫產生重疊、承接與墨色的變
化,進而把書寫時線條推進的過程中保留在作品中。觀
賞書法作品時,無論第一眼落在何處,視覺都會不自主
地順著線條而行,使感官進入特定的時間流程。
書法的線條與「心」同構,心的走向與變化的歷程,
是不可重複的,這一點,正是書法不能重複的本質所
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山水之美、聚
會之樂的情境下,用蠶繭紙、鼠鬚筆所完成,雖然是草
3
稿,但他在酒醒後曾多次重寫,卻無法達到原有的自然
與神韻,因為無法還原當時的環境與心理狀態。另被譽
1 懷素〈自敘帖〉局部 ( 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
為第二、三大行書的〈祭姪文稿〉、〈寒食帖〉(圖 3) 2 顏真卿〈祭姪文稿〉局部 ( 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
同樣如此,那些塗改的痕跡不但豐富了畫面效果,還透 3 高三辛彭詠謙臨摹蘇軾〈寒食帖〉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