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普台之星16
P. 82
清末袁世凱一手建立的新軍,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統稱為內家拳。1927 年,
國民政府於南京設立的中央國術館,乃依武術界沿用之通說,概分「內家」為『太極拳』、
『形意拳』、『八卦掌』,而少林等門派之拳法則泛稱為「外家」。
武術界重視「內家」武學,其實和武術發展的趨勢有關。古代武術的興起本為搏擊格
鬥之用,所以在發展的方向,多以硬功精打為上乘之功,武之氣勢和拳法表現,則以剛猛、
迅疾、悍打見稱,初學者稍不注意,日久,恐會傷及臟腑,形成內傷纏綿。反觀,內家拳
法之武學領域和拳理傳授,則強調以「內在」的調養為先;在練功築基方面,強調呼吸吞
吐收放之功法,藉以調理臟腑,涵養內力內體之練法,進而達到延年益壽之先機。
『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發展內涵順勢吸收傳統儒、道二家的思想並
予深入結合,使之成為拳術的主要精神。尤其是吸收了道家「導引吐納」的修練功法,讓
內家拳法之武學內涵含蓋了「心性論」與「內功功法」的修練和調養。
國三學生武術表演
武術和禪修 少林伏虎拳的學習
伏虎拳是傳統南派少林的武術,南派武術特重腰馬和橋手工夫,強調馬步、弓箭步、
麒麟步的基本功要求,配合橋手的手部動作練習,使之身體端直中正,藉此塑造練武者強
健體魄和達到抬頭挺胸的自然身姿。
少林功夫首重修練,伏虎拳的武術內涵,有「外顯之術」和「內修之道」意義存在。
在武術外顯的動作招式方面,強調橋手剛勁和瞬發之功,主要在訓練雙手能夠在短距離內
發出剛猛之勁力。在「武道內修」方面,強調手、眼、身、法、步的外顯武功必須和內在
的心境調和,達到由動入靜,動靜合一,進而和大自然和宇宙合境的「武禪境界」。
少林伏虎拳的內涵,主要在於防禦和降伏對手,沒有任何攻擊的概念,所以是傳統少
林寺「武術和禪修」合境的必修拳術之一。武者透過「武禪」模式來修練武功和練習靜心,
國三學生武術表演
在武功練習的過程中,主要在培養訓練武者進入兩種意境:一者,運用外顯武力之表現,
武者須有降伏老虎、猛獸氣勢之存焉。主要在鍛鍊武者要有鼎天立地之氣魄,乃至有氣拔
山河英雄之姿;二者,運用靜心和禪定功夫,達到降伏個人內在的貪、瞋、癡,覺察個人
不良習氣之改焉。
伏虎拳在整體武術境界的設計,對於發育中的青少年,具有達到強身健體、抬頭挺胸、
身姿端正、氣力增長……之效果,讓青少年有頂天立地之英,嗣有習靜而幫助提升專注力,
使之「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非常適合青少年或初級練武之人學習。
普台之光 武禪境界
普台高中於 106 學年度,所有國中部學生學習「少林伏虎拳」,「一時武風鼎盛,全
校武功沸騰,同學互為觀摩,切磋習藝不絕」。由於整體學習成效良好,遂於期中舉辦國
中部全年段之「班際武術比賽」。期間可謂武風不斷,與之禪修互相輝映矣。
普台秉持創辦人惟覺安公老和尚之辦校理念,讓普台學生都能修文練武,使之文武兼
備。展望未來,武術之於普台學生,在武之外顯修練方面:得以強化學生「外練筋骨皮,
內練一口氣」之功;而在內修方面,則讓學生達到「涵養心性,運用呼吸之內功觀法,覺
察身體內在能量細微變化之覺悟也」。是以透過武學修練,讓學生理解「武與禪」,並能
達到「武禪合一」之圓境也。
80 80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