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普台之星16
P. 81

「武乃止戈」之義涵


                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許慎藉楚莊王的
              話來解釋「武」字。此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中記載,楚莊王當時在邲打敗了北方強國晉,成就
              了霸業,當臣子進言把敵軍的屍體堆成一座山丘,以顯己方之軍功,楚莊王卻不以為然地回應:「非爾所知也。
              夫文,止戈為武」,其原文如下:

                      《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武王克商,作《頌》
                      曰:載戢干戈,  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夫武,禁暴、
                      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

              上列《左傳》這段文字是「止戈為武」的最早出處。可見真正的「武」不是暴力與流血,而是要止息干戈,
              停止戰爭,為人類社會帶來和平。


               武術流派介紹


                武術流派的形成和中國地理有密切的關係。中國地理蓋以秦嶺做分野,嶺南多高山河流,嶺北多平原荒漠,
              因地理之特性不同,所以交通工具也各異,自古即有「南船北馬」之稱也。傳統武術門派眾多,但單純以功夫
              的屬性來做區分,大致可分為「南拳」和「北腿」。南拳北腿的形成,其實和地理的特性有關。
                為何「南船北馬」和「南拳北腿」息息相關?因為南方地理多高山河流,河可行船,所以大宗貨物之運輸,
              實施船運。若船行遇搶劫,護衛和盜匪雙方在船上動起手來,恐船行而不穩,所以武者必須要能扎穩馬步,立
              定根基,方能拚力相搏;又由於船上空間狹小,通常無甚空間可退避閃躲,雙方交手時,拳頭和手臂直接碰撞、
              力擋,可謂是拳拳到肉,精悍硬打。因故發展,南方武術系列,大都強調武術之橋手和馬步 ( 橋手即指手臂之
              義 ),尤其重視硬橋、硬馬的硬功夫。而北方地理多平原、荒漠,因地廣而交通多以馬馳,馬車被利用做大宗
              貨物運輸,倘遇盜匪搶劫,雙方同時馳馬又實施攻防動作,由於北方人慣於馭馬,馬上功夫了得,身體可在馬
              背上面瞬間翻轉,所以常用腿功發動防禦和攻擊,因此腿功出色。另外,由於北方地大而空間開闊,於地面迎
              敵時,攻防、閃躲  、跳躍動作不受空間限制,手腳伸展之招式都屬大開大合之姿,即所謂:「手打不到,腳
              即過去,再打不著,飛腿便踢」。因故發展,北方武術系列,多以腿功和乾脆俐落之飛、騰、翻、轉、跳之功
              夫呈現。

                「南拳北腿」這種武術方向的發展,說明武術受地理特性和經濟發展之交通工具影響,因為有「南船北
              馬」,才有「南拳北腿」的武之內涵也。



              內家拳和外家拳的介紹


                  武學在中國之發展深厚而精微,國家盛世時代,「武」之重於朝廷,俾和
              「文治」互相經緯的國家重器。歷朝而降,「武」在盛世能大備於朝廷,弱世
              亦能見佈於諸野,中原雄拔之士,慣以武備立身家,是以群英並起,智立拳宗,
              故經千年所傳所衍,各式拳法便日趨繁密,及至難以勝數矣。

                康熙時,大儒黃宗羲之《南雷文案》一書中之〈王征南墓志銘〉,文中稱
              「內家拳創自宋代張三峰,其後流傳于秦、晉之間,至明朝中葉,以陝西王宗
              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受之,遂流傳于溫州。」黃宗羲依當時武術拳家的理論,
              將武術分為「內外二家」,並略示其要,此後之學者紛予援用。
                                                                                 武術拳譜
                                                                                 武術拳譜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         79 79 79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