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普台之星16
P. 80

少林伏虎拳與武禪合一               武術源流和文化簡介




                                                           「武術」又稱「國術」,清朝以前,民間通稱為「武
                                                         功」或「功夫」。
                                                           武術發展之源考,可分「人與獸爭」和「人與人爭」
                                                         的兩個階段。「人與獸爭」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時代,人
                                                         類與野獸爭鬥的武戰過程,日久逐漸累積成攻防技術、
                         文/體育科教師                         拳腳動作和棍棒使用經驗。而「人與人爭」時期,從民
                                                         間的私鬥,至國家地區的軍事武備活動,這些武力綜合
                                                         技術經驗的累積,形成中華武術發展的重要推手作用。
                                                             由於武術在中國發展的廣泛普遍,武術的運用,已
                                                         跳脫傳統武力概念,而形成一種文化性的發展。諸如:
                                                         商朝時,發展成「田獵」模式;周朝時,利用「武舞」
                         林見成                             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春秋戰國時,孔子將射箭定為
                                                         六藝之一,而孔子本人之劍藝武功也相當高超;南北朝
                                                         時,達摩祖師將「禪學」和「易筋經」融合而傳,發展
                                                         成名震天下的「少林內功心法」;唐代武則天,訂立
                                                         武舉制度 ( 西元 702 年 ),透過國家考試方式,頒發官
                                                         銜 ( 武狀元、武舉人 ),選拔、晉任軍將人才。這個武
                                                         舉制度的設立,及至後來的元、明、清三朝,依然從而
                                                         承之。由於武術受到歷代社會各階層的重視,使得武術
                                                         的發展成為一種文化模式,而武術文化在傳統社會發揮
                                                         出來的實質功能,諸如官方之各項活動、國家之武舉制
                                                         度、庶民之強身健體、佛教之武禪心法、道教之內功導
                                                         引、氣功靜坐、傳統之太極養身、民間團練之各種陣法
                                                         等等 ( 如宋江陣、八卦陣、武當劍陣、少林棍陣 ),其
                                                         效益之廣、之深,全民有目共睹。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人文薈萃,「武術」概念發展
                                                         至今,已從傳統的強身健體、技擊格鬥、兵法布陣、武
                                                         器使用等綜論實踐,衍生出一套特別的思想進路,特別
                                                         是「人文思想」觀念:諸如「氣」的概念、丹道氣功修
                                                         練概念、呼吸與禪定概念,以及「養生哲學」觀念:諸
      林見成老師
                                                         如「華陀五禽戲」、「達摩易筋經」、「筋絡導引」等等。

                                                           武術底蘊和薈萃,經千百年歲月衍生而形成的人文
                                                         特質,縱深演進,成為存在於社會各階層的普遍文化,
                                                         透過社會官、民不斷的推動發展,進而促成「武道」文
                                                         化的形成。尤其是和中國傳統三教——佛教的禪宗、道
                                                         教的內功修練、儒家的社會倫理德目——相互交涉結
                                                         合,形成「武道」文化具象,從而再精緻,成為文化「國
                                                         粹」也。











   78 78 78  武術源流與武功修練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
       武術源流和武功修練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