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普台之星16
P. 18

1061031梯次
    讀書心得比賽特優作品
                     《我想念我自己》讀後心得
                                                                                                     高一庚
                                                                                            林亭妤



                         三次會見《我想念我自己》,讓我的情感三度翻騰。

                         第一眼瞥見是在誠品,疑惑重重中帶著震撼。書陳列在中央的小圓環中,偌大的海報吸引了進入
                       書香的我,我揣想著這究竟是在訴說什麼樣的故事,竟能讓這麼多人下筆推薦。走近一瞧,封面上是
                       一位金髮明眸的女士,海風拂過她燦然的笑容;但封底卻悲情地寫著——「我的昨天消失了,明天還
                       是未知數,我該為了什麼而活?」令人猛然一驚,美好的表面怎麼會有這麼深沉的悲傷?天啊!若有
                       一天消失的是我的昨天,我又該如何在沒有前日的記憶中存活……。

                         第二度詳閱是在家中,完全陷溺在書中的悲痛喜悅裡。

                         一開始悲情完全籠罩我心。書中主角愛麗絲是早發性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小說中鉅細靡遺地敘述
                       出記憶流失的過程與一路走來的心理變化。書裡的每一個片刻就像紀錄片般真實呈現,震撼人心。當
                       愛麗絲得知病因是源於酗酒父親家族的遺傳時,她怨恨、懊惱,她氣憤、悲慟,但命運已兵臨城下,
                       由不得她了。此段落是這本書中最驚心動魄的描述,生命是無辜的,但真實生活卻是無奈的,縱有千
                       般不甘心又如何呢?任情感再激盪再狂飆,完全於事無補。沒有人能為你的生命負責,要如何走出下
                       一步呢?我想試著去理解,但最後卻只能怯懦地和作者一樣頻頻閃躲。

                         直到讀到集體「心」治療的視野,我的心彷彿也被療癒。那個經典的場景是愛麗絲凝望著自己往
                       後的樣貌,她不再閃躲不再逃避,她說:「我想念我自己。」而坐在身旁一直陪伴著的丈夫約翰則深
                       情地回應:「我也想念妳,非常。」看到這裡淚水緩緩地從雙頰流下,很複雜的情緒,帶有一點感傷、
                       一點不捨、一點喜悅與一點畏懼。喜於家人溫馨的支持,懼於生命如此地變化多端。丈夫的回應給了
                       愛麗絲和我一份希望與勇氣,在生命的風暴中,家人的支持應該是最大的助緣。「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愛情該是如此地不離不棄吧!愛麗絲丈夫無怨無悔的陪伴,讓愛麗絲不再閃躲,讓
                       困厄的生命露出了希望的曙光。
                         第三度是掩卷反思,從同理中領悟破繭而出的可能性。

                         如果不能擁有過去,那就「活在當下」吧!我反思自己過去十六年的記憶,這不長也不短的十六
                       年中雖然有哭有笑,有片刻清晰也有片刻模糊,但都是真實而豐富的歲月。如果這些記憶都成為空白
                       呢?那麼我還剩下什麼?我還算活過嗎?坐在搖椅上望著夕陽的老人家,陪伴他的不是那曾經說要共
                       同走完一生的牽手,而是僅存的記憶。記憶是晚年幸福的根源,留待我們一分分咀嚼。可是阿茲海默
                       症最可怕的就是它連最後一點美好也不願留給你,連最後一丁點心靈的資產也要狠狠地剝奪,讓人只
                       能「活在當下」。每個人的現在都是源自於過去,既然已遺失了過去,那麼就專注於現在,也就是每
                       一個當下吧!心靈不必再耽溺於以往過失的悔恨中,也不必為未來而憂心,放下悔恨煩惱,何等自在!
                       只要享受當下心臟跳動的每一刻,將規律的變化轉為生活的動力,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怦!怦!怦!」每一次重閱彷彿都能看見他們勇敢迎向挑戰的心跳聲。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浪
                       費,他們了解人性的脆弱與勇敢、關愛與悲哀、挫折與興奮。生命就好像站在一塊漂浮於汪洋上的冰
                       島,小島不斷地溶化,生命一點一滴地消失。生命的長度既然無法掌握,那何不加強深度呢?傷心只
                       會使消逝充滿悲情,勇敢卻能活出生命的價值。只要心還在跳,就能創造充實的一天。面對種種的困
                       頓與寂寞,聽著聽著,原來那看似規律的心跳聲竟是如此地充滿希望。

                         三度會見這本書讓我碰觸到失智者的心跳與呼吸,更思考了人該如何活下去的議題。失智者即使
                       失去了智力,但卻還有心靈。擁有了心靈,就擁有了一切。所以至親重病,那就不離不棄;喪失了過去,
                       那就活在當下;遇到了風浪,就勇敢地面對。我想念我自己,但我更可以創造我自己。






   16  普台文字館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