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普台之星16
P. 20

1061031梯次
    讀書心得比賽特優作品




                    5252 公里外的現實
                                                                                                    高二庚
                                                                                           張誼臻





                      記得初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是小學二年級時,那時我只是草草看過,對故事內容並沒有太深刻的
                    感觸。事隔八年之後,當我再度重溫這本書時,心中的悸動卻久久無法散去。我才真正了解,當一個人
                    在成熟許多、看過更多東西後,同一本書帶來的感受,便可以如此地截然不同。
                      作者卡勒德 ‧ 胡賽尼用細膩的筆法,真真實實地描寫出阿富汗婦女的生活。在這個人民在槍林彈
                    雨下只能四處逃竄且重男輕女的社會中,女孩早在荳蔻年華時就被父母逼婚,且結婚後必須忍受丈夫的
                    一切所作所為,成為生產的工具。故事中的母親在街上歇斯底里地哭嚎著,奮不顧身地奔向烈焰沖天的
                    屋子,撿拾著女兒散落的屍塊,透過作者的妙筆生花,此情此景彷若近在眼前,讓我讀著不禁潸然淚下。
                    閱讀過程中,我彷彿能聽見火箭炮撕裂空氣的聲音及百姓們痛心疾首的哀號;彷彿能看見青澀的容顏被
                    罩在面紗中,迷茫地望著自己素未謀面的未婚夫;彷彿還能嗅見空氣中瀰漫的火藥味及腐肉的惡臭,刺
                    鼻得令人作噁……。

                      阿富汗戰況頻仍,早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我從未以如此貼近的角度觀看這個國家的傳統及歷史。
                    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故事中的女主角瑪黎安被丈夫要求穿上一種名為「布卡」的罩袍時的描述:頭頂
                    被厚重的蓋子壓著,雙眼只能透過覆著紗網的微小窗口窺探這個世界,就好似自己被壓縮得微不足道且
                    渺小卑微。她的丈夫說,女人的臉只屬於她的丈夫;不讓太太穿戴著布卡就行走在街上的丈夫,是弱小
                    的懦夫,而那些妻子則是不知羞恥的人。這段文字給了我前所未有的衝擊,生活在一個性別平權的社會,
                    我完全無法想像那樣的生活。文化的衝擊是如此之大,當我試著閉上眼睛想像,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便
                    席捲而來,壓得我幾近窒息。

                      除了對於婦女生活的描寫,戰爭場面也是讓我感觸十分深刻的一部分。另一位女主角萊拉述說著伊
                    拉克內戰爆發的情景:每天都會聽到火箭筒從自家屋頂呼嘯而過,在為自己的幸運生還而感到慶幸時,
                    也必須想著:在其他地方,有一間屋子正熊熊燃燒,成功脫逃的人在殘骸中尋找著親人的屍體;身邊的
                    人一個個地死亡或遷移,空下的屋子被士兵進駐,或被陌生人佔據,親眼看見熟識且珍愛著的人被無情
                    的火箭筒炸成血肉模糊的形體,能做的卻只是雙眼無神地看著事情發生,卻無能為力……。

                      看完這本書後我反觀自身,能在一個沒有戰爭及壓迫的國家出生,是一件何其幸運的事!沒有貶低
                    女權的政策,沒有軍閥爭權的內戰,更不必整日為自己的生命奔波。沒有經歷過受迫害的生活、身處和
                    平地區的人們,大概永遠也無法想像在死亡縫隙中穿梭,日以繼夜逃難的生活吧!在 5252 公里外的世
                    界,人們的生活是如此截然不同。能夠自由地在街上行走,擁有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力,除了珍惜,我們
                    還能在這之上奢求甚麼呢?

                      阿富汗的問題仍舊持續著,也一直都有嘗試調和的人們正在奮鬥著,希望能帶給阿富汗的人民不一
                    樣的明天。而我們能做的,莫過於在感激著自己享受的一切時,給予這些為和平奔波的人們力量,並共
                    同期許在不久後的將來,象徵和平及自由的朝陽能在阿富汗冉冉升起,為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帶來希望
                    的光明。













   18  普台文字館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