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112-2閱讀心得
P. 36
遇,便開始捐獻金錢,然而萊恩的女兒相當健康,而到手的錢都被萊恩花費在毒品上;另外,
詐騙規模僅次於龐氏諞局的史丹佛金融集團事件,它們所經營的詐騙主軸僅鎖定平凡無奇的
定存客戶,卻利用高息手法使詐騙金額高達 80 億美元。這些豐富的實際案例,向我展示了各
種不同類型的詐騙手法以及詐騙家和受害者的心理轉變過程,受害者不乏有知名大學教授、
大企業家、各個領域中的翹楚,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使我們認為自己足夠聰明警惕,還是有
被詐騙的可能。因此,提高對於詐騙的認識,加強對金融知識的學習,以及時時刻刻抱持懷
疑的精神,才有可能保護我們免受詐騙的迫害。
作者在書中還提到了三大防詐武器:「了解自己、設立原則、增進知識」,強大的自我意識可
避免自己被操縱,設立原則能使自己及時抽身,而增進知識則可令自己保持警覺。雖說這些
武器淺顯易懂,但在我看來卻知易行難,倘若我們無法透視糖衣裡的毒藥,將靈活變通的詐
騙手法,視為是他人救渡自己的「善巧方便」,以惡為善,將會持續使這些詐騙家們得逞,或
許「不貪婪、不濫慈悲」才是防止遭詐的基礎門檻。
四、討論議題:
自己在「自欺」與「欺人」時常常會內心糾結、無法平靜,而詐騙犯為何在「欺人」時能如
此淡定?我們在矯正罪犯時,有可能反向運用詐騙手段,以真切地傾聽、動人的故事、利益的
誘惑等措施,讓「欺人」者們「上當受騙」,進而心生慚愧內疚,甚至引領詐騙經營走向益眾
企業嗎?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