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112-2閱讀心得
P. 41
了高中後,錯綜複雜的題型使我只要稍微粗心,就有可能跌落「退步」的深淵,我常因為自
己想要快速解出題目,忘了要停下來好好的思考,而賠上了很多分,所以,當在書局看到《慢
思術 : 凡事多想 1 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時,內心澎湃不已,殷切冀望這本書能為我指
引出一條光明的坦途。
然而,這本書與我的想像落差極大,翻看這本書前,我總是希望盡快摒棄一向急躁的習慣,
彷彿在找一瓶魔法藥水,期待在痛飲而盡後便可永遠與「看錯題目」這個毛病道別。但才翻
開這本書的前幾頁,就發現自己粗心與著急的性格,是不可能因為一本書而立竿見影、藥到
病除的,而是要透過踏實的練習,才能慢慢地增進自己的思考能力。
一開始讀這本書所附的例題時,我總是直接跳翻至解答,想快速揭開真相,然而,跟過往經
驗雷同,越想快速反而在汲取知識養分上會越沒效率,即便有了解答,自己的解題過程依舊
漏洞百出。直到我讀到旅人作家藍白拖的那句話:「慢,不是懶惰,是一種專注,一種覺察,
一種體悟;是把時間留給自己,思考真正想要做的事,」我總算願意停下急於求成的心態,
和緩從容地專心在每個當下。
整本書中,我覺得最難熟練的一個技巧就是第一課的「否定與自我懷疑」(這本書分為十課,
每一課教一個慢思考技巧),就是要在自己每一次以為自答案一定是正確的時候,先否定自己
的想法,並想出所有其他可能的假設,再去證明那些假設都是錯的,如此,便能證明自己最
初的想法是正確的,可能是因為我被自己的慣性想法綑綁,時常想不出其他假設,不過也在
習慣問自己:「也許我是錯的?」後,才讓自己拋開執念、敞開心胸去接受其他的可能,而這
個作法,也令我在總統大選期間看各家新聞時,能夠冷靜地摒棄「某黨就是光榮正確」、「某
黨必然腐敗不堪」得既存看法,不的不說除了課業方面,在明辨媒體的能力上,自己正逐步
受益於「否定與自我懷疑」這項指引。
另外,還一個特別有用的技巧就是第四課「語言相關的慢思考」,身為多年住在國外的人來說,
我常常無法掌握成語意涵,「目不交睫」與「目不見睫」到底誰是「因心情不安而無法入眠」?
更別說「降肉」、「挖苦挖苦」這些流行用語了(「挖苦挖苦(わくわく)」在日文中表示「充
滿期待、喜悅」),所以我非常能體會例題中因用詞有不同意思,而產生理解混亂的情境,因
為我就是曾經用「雞腸小肚」來形容同學「食量小」而鬧出笑話的人。雖然讀完這一課沒有
辦法讓我中文大幅提升,但我明白多觀察語境,或是找尋詞句上下文中的關鍵字,可以讓我
更精準地掌握重點,這些或許可以使我的溝通能力更上層樓。
在這講求快速的這個世代,「慢思考」並不是要我們放慢思考的速度,而是要我們沉穩踏實地
面對每個當下。讀完這本書後,我才明白:忽視細節看起來像是捷徑,但有時它反而是條更
遠的彎路。想要速成,就必須先放慢速度,讓自己逐步累積確實思考、掌握要旨的經驗,更
明白《刻意練習》一書所主張的觀念:「透過正確的練習,亦即『刻意練習』,善用大腦和身
體的適應力,每個人都能改善技能,甚至創造出你本來以為自己沒有的能力,達到顛峰表現。」
論語中有句話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過去的自己就是在「欲速」與「見小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