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112-2閱讀心得
P. 35

騙子是一門古老的行業,詐騙者透過人們對他花言巧語的著迷以及對他的信任,而讓他們陷
            入無法脫困的陷阱之中,進而獲取自身的利益。這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了為何那些智
            商超群、眼光獨到的人,也可能成為詐騙的受害者。從作者精心挑選的詐騙案例和對心理學
            以及社會學的深入研究,讓我獲得了對於詐騙和被詐騙之間的深層理解。


            作者在書本中第一個提到的是造就一個詐騙家的心理因素。他們可能會有三種人格表現,第
            一是「心理病態」,心理病態的人沒有同理心,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痛苦;其次是「自戀」,自
            命不凡使他們心機重;最後是有「馬基維利主義」,這使他們會不惜使用各種手段來操縱別人

            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具備以上條件的不代表他們就是騙子,要成為一個騙子還需要天性和
            機會,還有騙子心中的邏輯依據。而那些具備騙子人格卻沒成為老千的人,是因為他們心中
            還有一條善良的底線,或是已經把這些人格用在正當的事業上。

            在我看來現代可以算是詐騙的黃金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大詐騙家的高超騙術變化萬千,

            常見的電話詐騙或是網路上的釣魚廣告等,都是多虧了科技的助益,讓詐騙家即使不用見到
            對方,也可以相當得心應手地牽著受害者的鼻子走,我想,出色的詐騙家或許也是位頂尖的
            心理學家,總能透析人性,以「協助」為名行「訛詐」之實,他們善於理解和抓住受害者脆

            弱的心靈,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詐騙前戲」──以撼動人心的故事,獲取詐騙目標的同
            理心,並改變其想法,便是能建立信任關係且往往見效的初步招數。

            詐騙家運用了許多心理學的觀念,導致最聰明的人也可能受騙。詐騙家喜歡找情緒不穩的人
            當作下手目標,因為他們最容易因衝動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再來,博取受害者的信任是至關

            重要的步驟,他們會裝作是熟人或找出我們的興趣進而投其所好,讓我們降低戒心產生信任,
            那麼就掉入陷阱之中了。接著,騙子也是故事大師,一流的故事催人淚下令人感同身受,這
            些詐騙前戲讓詐騙越容易成功。之後,騙子會展現絕佳的說服術,利用物品的稀有性或人們

            的貪婪贏得人心。另外,最高明的一招是丟出獲利誘餌,這招讓受害者嚐到甜頭後,就彷彿
            陷入泥沼中,被騙了不自知,卻越陷越深。一場騙局就像邪教一般,令受害者深深著迷,但
            不知道藏在華麗面貌後面的危險。

            至於這些落入圈套的受欺者,則是往往僥倖地認為自己是受上天眷顧的幸運兒,或相信豐厚

            的利潤是自己值得獲取的。這樣的想法,使受欺者在闊論他人取得難以置信的好買賣或從天
            而降的好運時,能清醒地判讀他人已受騙,卻在自己面臨圈套時,無視任何的勸告與警訊。
            猶記得國中老師曾跟我們分享過,美國心理學家艾爾肯(Elkind)在「發展出青少年自我中心」

            的概念裡,明確指出青少年自我中心會有「個人神話」的現象,意指他們會不切實際且一廂
            情願地認為:「惡運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當時的我,常以此來自我警惕要「避免過度高
            估自己」,沒想到在讀完這本書後,發現這些被誑騙的受害者,也會有類似的心理狀態。只能
            說,人在過度自信時,往往會使自己遭逢禍害,所以,無論在身處在哪個年齡階段,還是要
            深信「滿招損」這個真理。


            書中有一位名叫萊恩的父親,四處在向別人說自己女兒得了白血病,許多人悲憫著萊恩的遭

                                                            31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