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112-1閱讀心得
P. 70
3. 他們靜聽沉默,耐心等待個案再次開口。當個案終於起身時,他們也跟著站起來。(P.32)
三、我的觀點:
我曾聽說過一種對心理諮商師的誤解,有人不相信一個「外人」有辦法處理心中的煩惱,我
也曾認為一個素未謀面的人,面對一顆傷痕累累的心,一星期只花費五十分鐘,無法產生實
質協助。「我們與心的距離」,看起來好像很近,而諮商師站在遠地,真的有辦法觸及?
書中提到了一種諮商師應有的心態,那就是「誠摯而不逃避的聆聽」。平常多數人都習慣了以
自身立場來看待解決事情,能安靜好好傾聽的人並不多。而幸運的是,我遇過一位這樣的諮
商師,她讓我感受到了聆聽的力量。國二的時候,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極大的壓力和挫折,徬
徨於生活的意義,焦躁於明天如何努力活下去。每當我在諮商語無倫次抑或是沉默不語時,
諮商師不會流露出不耐煩或是困擾的神情,而是給我時間平復心中的雜緒,並在我說出內心
想法時給予肯定。由此我重新定義諮商師的意義,那是一位願意從嶄新角度看你的生活、聽
你的煩惱,帶你遠離原本環境中的刺激,來到一方淨土。他們願意和你共同承擔這分痛苦,
一起向前走。也正是因為這種特別的陪伴,才讓我們得以慢慢遠離那片陰影。
書中提及的箱庭療法和風景構成法,我認為是「誠摯聆聽」的具體應用。箱庭療法需要從架
子上選出各種小擺件放到面前的沙盒裡面,就像製作小盆景一樣;風景構成法是諮商師在紙
上畫出一個大框後,受試者依照河流、山、田野、道路等順序畫出一幅風景,兩者都能構築
出一個故事或是心理狀態。我原本對這兩個方法有所誤解,急忙找尋不同書籍對於物件擺放
與圖像意義的註解,還沾沾自喜地認為能夠「透析」他人。《心理諮商師》打破了我的成見,
真正厲害的諮商師,不會草率而自大地判斷人心、給別人貼上標籤。而是會傾聽個案怎麼詮
釋自己的創作,怎麼述說當中的故事,諮商師從中去尋找個案與生活現狀的連結,如此才能
更深入了解個案,不會因為偏差的詮釋而產生誤導。
看完這本書後,我更確立了自己的志向,從國中開始對心理學產生濃烈的興趣,此書更讓我
明晰看見心理諮商師的形象。一方面,我了解到每個人都值得以更好的方式活下去,而我可
以也願意成為陪伴他們的人。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夠充實自己的心靈,在治癒他人的同時,
我能看到更完整的人性,絕非自我直觀的斷定,意氣用事的喧嚷,袖手旁觀的冷漠。假如未
來有一天,諮商真的成為了我的工作,我願意理解坐在面前的生命,可能有著繁重不堪的心
事,甚至是經年積累的心理疾病,因此我也願意培養更為細膩的心思、與更加謹慎的態度,
在同理中梳理、引導、化解。我更期許自己融入人心,融入這個承載著無數記憶與思想的個
體,了解悲傷從何而生,焦慮從何而起,從中我可能在他人內心看到自己的倒影,受到啟發,
試著在千思萬緒中,找尋出路。我相信,當個案恢復時,受到療癒的不只是他自己,我也可
以重新療癒與成長。
真的很推薦大家閱讀此書,尤其是面對全球社會負擔最重大的疾病──憂鬱症,我認為《心
理諮商師》是大家必讀的書籍。閱讀此書能增加對心靈的敏感度,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