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111-1閱讀心得作品集_完整版
P. 28
觀音菩薩的性別與宗教功能之探究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高一下學期去參觀中台世界博物館,那時博物館正在舉辦「大悲普現-館藏觀音造像
特展」,展廳裡有著許多不同朝代,不同樣貌的觀世音菩薩像。我最感興趣的展件,是擁
有兩撇鬍子的觀世音菩薩像,這種形象令我好奇,因為這跟我所理解的觀世音菩薩的形象
完全不同。於是,抱著好奇的心,我進行了長達 3 個學期的探究。希望對於觀世音菩薩的
性別變換的原因,及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功能,有更多的理解。
二、研究背景
台灣有著各種不同的宗教文化,其中以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最為興盛。觀世音菩薩橫
跨佛道兩教,具有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不論是送子觀音、魚籃觀音,抑或是觀世音菩薩,
在大部分的亞洲地區皆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但根據佛教經典的記載,在印度佛教傳至中
國前,觀世音卻是位男性形象的菩薩。觀音菩薩何以傳入中國,就發生了性別的變換?又
有哪些促成的因素?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三、研究目的
(一)了解觀世音菩薩在佛教經典中的形象。
(二)探討女相觀世音菩薩出現的時間點與源由。
(三)探討不同朝代觀世音菩薩造像的材質與其特色。
(四)探討觀世音菩薩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功能。
貳、文獻探討
一、觀世音菩薩受世人愛戴的原因
觀世音菩薩為「觀察世間聲音者」,梵文稱為 Avalokiteśvara,是位能使眾生斷除苦惱
的慈悲救世主。《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提到「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
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CBETA,2022)」所以,觀音菩薩能以不同的形
象在各地救助眾生,不分年齡、性別、種族及貴賤,受到世人普遍的愛戴。無論在台灣、
在中國,均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二、觀世音菩薩在佛教經典中的形象
在印度、東南亞、西藏,及隋唐以前的中國。觀世音菩薩被藝術家描繪成一位俊朗的
皇族王子;在斯里蘭卡、高棉和西藏,觀世音菩薩則被認為是偉大的統治者和莊嚴的宇宙
主宰;西藏佛教徒則認為達賴喇嘛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以上這些深具佛教色彩的地區,
人們對觀音的認知雖略有不同,但其共同點則是:觀音菩薩皆以男性形象出現(于君方,
1995)。
根據《悲華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聖王無諍念的長子,
他在寶藏佛面前發誓,如不能免除眾生的苦惱,便誓不成佛。於是,寶藏佛授記祂為觀世
音:「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今當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