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stars18
P. 32

閱讀完《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心中有無限的感觸。
                  要          李晛瑞從小看著母親與隔江的中國走私貨品,發覺對岸的生活似乎和學校形容的「地獄」大不
                  換幾個名字,才能得到平實的生活?  相同,在好奇心作祟下,踏上中國的土地,成了大眾口中的脫北者——北韓的流亡人士,為了隱藏

                          身分只好不斷地改名。獲得自由後的大任務就是把親人接過來,中途一度被囚禁,但她仍不放棄,
                          秉持著強大的信念堅持下去。
                             李晛瑞帶給我們的震撼,除了她所經歷的事,更重要的是她扭轉命運的精神與冒險犯難的決
                          斷。在敬佩她之餘,我不禁疑惑:在這寂寂凜冽的獨行路上,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永不回頭呢?
                          風聲鶴唳中能支持著她永不放棄的動力,應該就是繫念家人的深情。有了家人,在漫漫長路上總
                          有一盞燈為你而亮;有了家人,便擁有生活中最平凡的幸福。

                             脫離北韓,就能尋覓到真正的春天嗎?「許多難民都難以接受自由世界的新生活,過得也不
                          快樂。其中,更有一小部分的人決定放棄,回去住在那塊黑暗的土地上。」我們總認為脫北者呼
                          吸到自由的空氣後就應感恩世界,甚至歡欣雀躍地融入新環境中,難以想像竟有人會後悔而離開。
                          難道是他們心繫家國,想留下來改變那幾乎無法翻轉的家園?還是習於黑暗的慣性,使他們無法
                          適應刺眼的光明?抑或是人須根植於故鄉的泥土中,才能蔚然蔥蘢?這個問題使我幾度掩卷沉思,
                          陷入深深的迷惘中。

                             接受新環境之後,就能羽化蛻變,展開新生活嗎?「身為一個脫北者,我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是
                          個異鄉人、是個難民。就算試圖去融入南韓的社會,我覺得自己永遠不會被視為一個徹頭徹尾的
                          南韓人。」在看似和樂融融的地球村中,其實仍隱藏著許多無奈與不公,無論身在何地,「脫北」
                          對她來說始終是個包袱。即便有了公民身份,她依然沒有歸屬感,因為在南韓,脫北者仍舊是難民。
                          雖然現今有許多國家立法保護難民,但更改得了文字,卻消除不了人們心中的偏見。反而愈是張
                          揚、愈是強調,對難民愈是傷害。
                             一樣生活兩樣情,脫北者窮盡一生追求的理想,卻是我們不以為意的生活。在臺灣,自由就像
                          空氣一樣隨時可得;但在北韓,自由卻是求之不得的無價寶。從書中我才體認到,原來生活在一
                          個思考自由、言論自由、行動自由的世界中,是多麼幸福的事。

                  高二乙        脫北者的生活並非在獲得平安後就告一段落,他們的人生就像一則則的故事,未到最後一頁永
                          不結束。他們就算更換再多的名字,平實的生活卻像前方的地平線,愈是追求,愈是退縮。這是
                          一條不歸路,沒有終點,只有無盡的努力。
                  黃薐嘉
                             闔上書的那一刻,仍無法抹滅心中的悸動,我永遠無法體會那種生活,無法認同那份事實,無
                          法描述那種糾結。但此後我知道:應該要更寶愛家人、珍惜自由、善待弱勢。



















      30  普台文字館
      30 普台文字館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