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112-2閱讀心得
P. 14

三、我的觀點:

            《孤獨六講》一書中以六個層面來探討孤獨,分別是「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

            「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這六個層面涵蓋了情感、溝通、理想、壓迫、哲思
            及世代交替這六個人生境遇。作者將各種孤獨感收錄在同一本書裡面,在我看來,這些孤獨
            從每天睜開雙眼起便如影隨形、遞接浮現,情感無法傳達、協調無法暢通、想要變革自己的
            習氣又經常擇錯固執…….,可以說孤獨是圍繞著我們的。然而,「孤獨」可以跟「寂寞」劃
            上等號嗎?「忍受」是我們在銜接「寂寞」和「孤獨」時的共同動詞,不過兩者卻不能全然

            相等,在教育百科裡面「寂」、「寞」二字的意思是「冷清的」,而「孤」、「獨」的意思是「單
            獨、一個人的」,二者有顯著的差異,因此作者在書中也說道:「孤獨不是寂寞,孤獨是思緒
            沉澱後的清明。」


            我在現代歌曲中看到對「孤獨」一詞的錯解,如:楊小壯的〈孤芳自賞〉一曲盡是些哀怨的
            字詞,副歌中的「孤獨的人晚上,最害怕有燈光,你關了那燈光,心裡卻有一點憂傷。」這
            在我看來就只是個「畏懼寂寞」者的發言,與那古調獨彈、孤高自許的名士意境相隔千里,
            怎可恣意地胡用「貞操與日月俱懸,孤芳隨山壑共遠。」此等節操來相比擬!


            或許李白是最能詮釋蔣勳那句「孤獨是跟自己在一起」的人,〈月下獨酌〉一詩寫道:「花間
            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嘈雜的歌舞、喧囂的市井,僅李白

            獨自一人自在得趣,萬千紛擾彷彿與他無關,天地間就只有他自己、水中的倒影及高掛天邊
            的玉盤便足矣,我們能因此就說李白是寂寞的人嗎?在我看來,他自得其樂但並不寂寞。

            蔣勳筆下的六種孤獨,其實是他透過自身生命經驗,想讓我們明白「孤獨」的重要,  曾經和
            作者一同旅居法國的高行健先生說過:「孤獨是自由的必要條件。」森博嗣先生在《孤獨的價

            值:寂寞是一種必要》中也說:「感到孤獨──是為了享受快樂。」可知真正的自由者和快樂
            者都曾深刻地浸濡在孤獨中。人生有許多重要時刻和決定是在孤獨中完成的,孤獨的降生、
            孤獨的離世,在我國二思索自己的志向時,我也是躺在床上,靜靜地想過去我所喜愛及未來

            能有所發展的出路,最終決定捨棄熱門的科技領域,往「建築師」這個目標邁進,也因為這
            樣,對於毅然決定踏上文學、哲學、宗教這些冷門科系的同學,我能有較多的理解。有人說:
            「孤獨的真諦,在於懂得思考、體會沉靜,從中提煉出一顆溫柔而自由的心。」這句話成為
            我的真實寫照。


            老子和莊子也是個孤獨的人,但他們並不像李白天生反骨,老子思想強調道德的無為而治,
            追求無為而無不治,而莊子則說「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才能讓心靈自在無拘。兩者皆
            選擇超脫世俗與自然為伍,他們都是在孤獨裡的思索著,在孤獨的沉澱之後,才能昇華成清

            明的思維,可以知道孤獨時的沉寂能凝聚成一股力量,而這股力量的生命力,點燃了歷代人
            們心中的薪火,世代傳承,在我們遭逢挫敗與悲傷時,更能安閒從容以對。

            身為高中生的我,在兼顧各科課業的同時,須奔波於琴房與鋼琴檢定之間,又常在解開數學


                                                            1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