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112-2閱讀心得
P. 9
三、我的觀點:
每一個地方有專屬的風俗,住在那裡的每一個人有著自身獨一無二的想法,而每一個人創造
出獨屬於他的作品。土地孕育生物,生物體之間的連結交織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在台灣這
片土地上,乘載著上百年的歷史,記載著千百萬篇故事,等著人們了解。看完《在自己的城
市旅行:都市偵探李清志台灣建築迷走》一書後,我更是深刻地被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故事給
打動。
首先,我看見了這片土地上古今中外各種人事在此的里程碑。我認為,建築對於社會來說,
是一個故事的載體。建築的存在,保存了當地的人文風情,成為睹物思人的那個物。例如書
中提到的員林車站附近的巨大管狀穀倉。此建築物雖然外觀普通,不過是一根又一根豎立於
車站周邊,灰色混凝土製的管狀穀倉,外觀或許也不能被譽為絕世美麗的網美景點,不過每
一根管狀穀倉卻都刻畫著過去城鎮交通以及鐵路運輸的痕跡,也讓現代人們見證台灣 70 年代
的經濟成長。
此外,我聽見了在每一座建築物中迴盪的創造者的心聲。建築之所以能乘載一篇故事,是因
為它具有創造者為了表達自己心聲所留下的象徵體。座落於中興新村,一座白色外觀,外牆
上有蝸牛螺旋狀的開窗與與大膽的線條刻畫,外形酷似相機的建築,此建築物名為小興苑,
是 921 地震時建築師修澤蘭在當地多數作品中殘存下來的其中一件。透過建築師對於建築中
每一個細節的設計與刻畫,能窺見在那大膽線條中流露出來,屬於建築師心中的那份狂野幻
想以及超越時代的前衛思想。細細觀察建築物,從當中的設計、裝飾、空間配置、外表形狀、
顏色搭配等等的每一個細節,我們可以聽見或看見建築設計師的個性以及透過這項作品想要
表達的心聲。
最後,我感受到在地人對地方事務的關注。建築自身不會有感情,不會有對於美醜的任何想
法,不過人會有,而且會為此做出改變。在基隆正濱漁港,由盛轉衰,再由衰轉興,其中當
地居民的努力一點沒少。正濱漁港一度遭廢棄,留下不少廢墟,不少建築物更是成了違章建
築,導致後來市容不佳。幾經民眾努力,凌亂的市容才又重新整修,在基隆藝術季以及彩色
屋的炒作,進入觀光客眼中,成為著名景點。
迷走,就像是一場自由的舞蹈,隨著風的方向、心靈的引導,漫無目的地遨遊於未知的道路
上。作者曾說:「用自己的雙腳,去度量巷弄的未知。用敏銳的心思,去感受在地的甘苦。」
迷走是人的意志,而記錄這份意志的,是旅人在路途中留下的建築物,而閱讀這些建築物,
讓我們快速了解當地人文風俗。在下次的旅途,不妨多看看建築物,試圖理解一下建築中記
載的事。
四、討論議題:
旅行多是走適合人走的路,要如何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讓該地不過度沾染人為氣息,維持
自然,卻又能廣為人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