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112-1閱讀心得
P. 78

2.不同的國家、政府、社會,給孩子不同的資源與難題;不同的哲學家、思想大師,給孩子
            不同的生命思考;不同的父母,給孩子不同的視野;不同的老師,把孩子帶到不同的地方去。
            (p.110)

            3.靛藍天幕鑲嵌點點星辰,各自孤寂明光,我總要看一會兒,保持一個農人算數天上珠寶的

            習慣。放心了,沒有遺失。遺失什麼?沒有遺失我以此指認自己的那份孤寂明亮。(p.234)

            三、我的觀點:


            在簡媜獨樹一幟的抒情風格中,總能令人不惜拋出五臟六腑吸收書中精華,撥動讀者心頭那
            條共鳴的弦。而我認為此書最發人省思的核心理念有兩點: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所發酵成的

            幸福,二是對異國教學方針的看法與嚮往。

            「生活就像一鍋白粥,吵嘴就像醬瓜、豆腐乳,使粥更有滋味,連喝好幾碗也不怕燙。」讀

            完此書後,最令我敬佩的便是作者調味生活的功夫。一行人造訪美國四座國家公園,竟可衍
            生出「置身於無邊無際之中,頓然覺得,不要掙扎,與自己的命運和解,說不定是最優美的
            人生姿勢。」這樣勵志的心情倒影,不免令我反思:人們總說生活枯燥乏味,但真是如此嗎?
            趣味,也許能和自身修成的境界達到正比,而我想讀書就是一種方法——我在書中學習作者
            的功夫,作者也毫不保留的給我一雙寬闊的眼,教我如何品味、調味平凡。更印證了法國藝

            術家羅丹所說的:「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也明白了:幸福,不須煞費心機
            製造,而是像偶然發現了一片四葉草般平凡且簡單。


            其次,是不同地區教育的差異。許多人嚮往的美式教育,也能在此書中了解其基本模式,如:
            作息、功課等等。書中也多次提到,美式教育較著重在榮譽感的養成。在〈頒獎〉中提到:「我
            從未有過站在台上聆聽『讚辭』的經驗。」、「用五種作為辦一件事,麻不麻煩?很麻煩。為
            誰?孩子。說得是什麼?榮譽,榮譽,榮譽。」我們欣賞國外的不同,但也不可一口否定臺
            灣的教育。我認為:美國學生或許比較輕鬆,作業可能較少,社交活動較豐富,可以培養書

            面上學不到的軟實力;臺灣的學生須應付的課業壓力較大,對學術領域及升學的要求較高,
            相較之下,抗壓性及專業相關的硬實力也具備得多。其不同之處也跟文化及家長的認知相關,
            故審視教學方式的不同時,我認為全方位的評估才能與地方普世觀念連結與平衡。


            在《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書中,我從欣賞旅行的趣事與自然風光慢慢潛入到議題探討。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也走進作者的思維模式,以不同的角度看未知的事物。在簡媜抒情與幽
            默的陶薰下,一棵棵樹、一片片彩霞、一份份溫馨和愜意都浮現眼前,頗療癒身心靈,使平
            凡的旅程不平凡。書末段寫道,這是一份「幽默的心靈『漫遊』紀錄」我從書中的文字洗禮

            中,體會了一個母親教子的心思,也學會了先放下自己的偏見,才能接納他人的意見。

            一本書能延續思考的點不可屈指而數,生活也亦是如此,我們在學習的路上有很多分支,但

            終究離不開最根本的意涵,「旅遊,也是教育與學習的一部份,浸泡於他人社會藉以檢查自己
            之有所不足。」此句話便是最佳範例。
                                                            74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