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112-1閱讀心得
P. 30
3.你們完全懂得;濤天只是神話,大海漫漫泱泱最大的缺憾就是高度;一階一視野,一階一
世界;海面注定只能懸浮,仰望或深沉。你們因為明白水深,明白水沉的意義,所以,選擇
靜靜懸浮。潛入夠深所以不想輕躍,看透了無明,所以珍視清亮。(p165)
三、我的觀點:
講到大自然,腦中第一個浮現的顏色是什麼呢?多半都是綠色吧!然而,地球上有百分之七
十由海水組成,比「綠色的陸地」多了至少兩倍以上,那為什麼沒有人想到那冷靜、聰慧,
甚至有點點憂傷的藍呢?打開《後山鯨書》,一股沁涼流入心中,鯨豚們在字裡行間跳躍,魚
群在海神的懷抱中遊行,無需召集、無需指揮,更無需命令,一切渾然天成,而人類不過是
偶然撞見這片景色的一小點。如同廖鴻基常說的一句話:「海洋不能預約,只可期待。」大海
對於我,便有如此的吸引力。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了,然而,不管是哪一次,最令我震撼的,並非大海的壯麗,
也不是鯨豚間的互動,而是大自然與人類的「對話」。其中,鯨書,是海神想跟人們傳達的訊
息,是信差——花紋海豚的奉獻。隨著一遍又一遍的旅行,一次又一次的浪潮,傾盡所能的
向世人傳達「尊重」二字。然而,我常在想,有人看到了嗎?看懂了嗎?那些彷若天機的密
碼,海神的指示傳達到了嗎?
在現今的社會下,鯨豚,乃至於其他生命,被大量的複製、量產、消費,成為一種圖騰或者
商標。乍看之下並無不妥,甚至也不全然是件壞事,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利用,並無「愛」
夾雜其中?以我為例,我所購買過的海豚商品,光是玩偶就有三隻,更遑論其他「海豚製品」
了。但,我似乎不曾自發性的去「關心」過他們,無論是去做志工,還是捐點錢之類的,又
或者,會不會我們已在無意間傷害了牠們?舉凡,昨天懶得分類手搖杯包裝,又或是前天不
知被風吹到哪的塑膠袋……。
除此之外,關於「傷殘動物」的處理也是一件令人深思的兩難問題。書中提到,擱淺於海濱
的「小強」,被試圖將牠拉回海中的市民拉傷尾柄部脊椎,經過一段時間的照料,牠即將迎來
野放。這令人歡悅的時刻,作者卻感嘆:「大海並不會因為你的傷殘而特別照顧你,海神必然
沉默,除非神蹟。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放生,幾乎等同於是放死。」這便是令人兩難的道
德議題,隨便一條魚都可能游得比他快。那,如果將牠的故事加以宣傳呢?也許就能活下去,
也許就能喚起人們的意識,也許這一切只是,無可厚非的一種消費,一種對傷殘的消費。
我穿梭在五彩斑斕的世界中,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與文明的便利。然而,是時候該出去「走
走」了。去打開「海」與「島」的大門,朝向大海前進;去見識更寬廣的天空;去感受海水
的沁涼,海風的舒爽,海豚的笑聲,沙鷗翔集的氣流,甚至,海神的心跳與脈搏;去感受「好
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意境,學會關心,進而尊重其他生命。畢竟,惟有彼此
理解,才能避免憾事一再的發生,才能一起共創更美好的將來。
四、討論議題: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