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112-1閱讀心得
P. 33
但一定能重新認識「叛逆」,我在書中看到了我自己的身影。
正直青春期的我們,自主意識漸漸增強,在尋求自我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有些叛逆。正如書中
華飛對作者的不耐煩和安德烈對作者的不理不睬,透過閱讀他人的互動模式,我反省自己的
行為,似乎我也一樣地嫌棄父母的行為;一樣地漠視父母的愛;一樣地傷害父母的心。常聽
人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或許閱讀此書也或多或少有著類似的效果。
父母是我們這輩子最應該感恩的人,《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
始也。」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我們一輩子都沒辦法報答的,母親懷胎十月受盡諸多痛苦。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到母親的十種恩——懷胎守護恩、 臨產受苦恩、 生子忘憂恩、 咽
苦吐甘恩、 迴乾就濕恩、 哺乳養育恩、 洗濯不淨恩、 遠行憶念恩、 深加體恤恩和究竟憐
愍恩。從懷胎撫養,到一輩子的擔憂,透徹地詮釋出父母的偉大和無私。然而,隨著青春期
的到來,我們變得叛逆、變得固執、變得沒禮貌,那些養育的恩德被拋諸在腦後。在我鬧脾
氣時,根本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根本沒有想過父母當初的付出。根本忘記了《弟子規》
中的教言。在現在看來,當初的我是多麼的不懂事、多麼的不孝。
在《目送》中,我看見從母親的視角如何看待兒子的冷漠,這讓我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觀照過
去的自己,更體會到身為人母的無可奈何和傷心。還記得有一次和同學出去打球,到了晚上
十點才回家。打開家門,才發現父母一直在等我,我當時視而不見,說了一句「你們還沒睡
喔」,便甩上房門。閱讀的當下,我似乎可以聽見坐在客廳父母的嘆息,反思當時的行為真是
太過愚蠢,父母對於晚歸的我,內心一定然充滿了著急和擔心。我想父母之所以沒有催促我,
一方面是對我興趣的重視,一方面在成長的包容下不想讓我難堪。而當時我完全沒有看到父
母的付出,眼中只有自己,想怎麼就怎麼樣,看完此書我看見父母的傷,更看見自己的悔。
書中作者雖然沒有抱怨兒子的冷漠,反而以自嘲的語氣體諒他們,但是我依然在字句間看到
了作者的一絲悲傷。這讓非常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多希望可以回到過去,阻止當時的我,
但是木已成舟,過去的事情是沒辦法改變的。我們只能在之後的時間裡好好孝順父母,不再
傷害父母的心,在不多的相處時間裡創造更多的美好回憶。在這之後,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行
為,會先想想這會不會讓父母傷心,說話前也會三思而後行,以免說出傷害父母的話。
《目送》讓我們有一雙不一樣的眼,有一顆更為纖細的心,能夠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了
解父母的恩情。作者生動活潑的回憶,把母子的相處描繪地如此深刻,讓我學會珍惜父母的
愛,學會好好的愛父母。希望我能在之後的時間裡多去陪伴父母,讓父母開心,成為一個讓
他們省心的小孩。
四、討論議題:
什麼是父母與孩子的最佳相處方式呢?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