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1111010閱讀心得作品集_電子書檔
P. 78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大大的標題立即吸引我的目光,令我心頭一震,「這是在說我
            吧」的想法閃過腦海,好似發現解藥般,我連忙抓住這一線生機,仔細閱讀起來。作者在書
            中用不同的「濾鏡」來形容各種思緒,逗引著我在閱讀時將自身投射到每種情境上,一邊回
            顧一邊反思,不但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溫厚情懷,更漸漸找回自信。

               專題發表會和第一次模擬考皆安排在開學不久後舉辦,這意味著暑假不能鬆懈,加上還
            有許多瑣碎的事情要完成,疊加起來的重量讓我焦慮得寢食難安。我開始擔心最後要是不能
            盡善盡美怎麼辦?但作者說如果只是「煩惱著該怎麼辦」,便會原地踏步,「就永遠不會有機
            會發現更好的路徑。」這句智慧話語點醒了我應將目光放在「當下」。於是我運用書中的訣
            竅─大問題細分化,將專題發表會分為蒐集資料、成果呈現與上臺發表三個面向;把模擬考
            要準備的各科平均分散到每天的不同時段,且每星期預留一天用來補進度。如此便能清楚明
            瞭要從何著手準備,並有效地將擔心未來的思緒轉移至當下。「只有高品質的『當下』,才能
            累積出高品質的『未來』。」在卸下「焦慮的濾鏡」後,我的確發現心思變得寧定,能更專
            注於現階段該做的事,我也相信累積有質量的現在,未來必能枝繁葉茂,花開似錦!

               自小親友給我的評價都是「對自我要求很高」,或許他們是在稱讚我,但於我卻是一種
            折磨。回想高一第一次段考時,校排竟掉出十名外。為了恢復水準,我強迫自己更早起、更
            晚睡,以爭取時間,把握好每一科。即使老師同學苦心勸諫莫要如此折磨身體,但被成績蒙
            蔽雙眼的我,卻不惜以健康作為賭注。結果在期末考前夕,我毫無預警地昏倒了。此次經驗
            讓我領悟到:我總是戴著不安的濾鏡對待考試,即使卯足全力了仍苛責自己,好似在傷口灑
            鹽般,一再無情地打擊自信。「我們可以不要逼迫自己,並試著去療癒自己。」作者溫柔的
            話語適時開導了我。「不要逼迫」並非意味著不要努力,而是「盡力而為」;「療癒自己」並
            非放逸安閒,而是「寬嚴有度」。於是我嘗試卸下「不安的濾鏡」,終於正視到自己的努力,
            不但肯定了自我,更學會適度放鬆以提振精神。此後,我將會以平常心看待排名,放下對成
            績的執著,也放過為此筋疲力盡的自己。

               在人際關係上,我一向謹小慎微,深怕讓人誤會。記得某次看到不熟的同學眼眶泛紅,
            我下意識便地遞給他幾張面紙。事後,我開始冒出「他會不會根本就不想讓別人看到?他會
            不會覺得我多管閒事?」的想法,瞬息焦慮不安。「對於不了解的事,人類永遠都找得到讓
            自己擔憂的地方。」書中這句話如醍醐灌頂般救贖了我。原來我在未了解真相時,便自顧自
            地編起了劇本,戴上「自己可能被討厭」的濾鏡,硬是要找他以前就討厭我的痕跡。我不喜
            歡被誤會,但此刻的我不正在誤會別人嗎?針對此情形,書中提出兩個深獲我心的方法:其
            一是「直接詢問對方」。與其讓自己陷溺於不安的情緒裡,倒不如直搗黃龍,聆聽對方的心
            聲。若有錯則道歉,無過則皆大歡喜,何必自憂自惱?另外,將自己「換到別人的立場」也
            是個很好的方法。換位思考後,便能發現別人並不會刻意曲解我的好意,反而會很感謝雪中
            送炭的溫暖之舉吧!在摘下「自我否定的濾鏡」後,透過詢問與同理,便不會再妄下論斷,
            淹沒於各種不安的揣測中。「雲自無心水自閒」,何必庸人自擾呢?畢竟,別人的一聲謝謝、
            一句讚美,或是不好的評價,終究只是對方的想法。自身的價值,是藉由自己努力地揮灑汗
            水後收穫定位的。

               作者在書的起始與結尾再三提醒讀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各自散發著璀璨的光
            彩。我深深地認同此點,雖然我們有時會戴上焦慮、嚴苛、自我否定的濾鏡處世,但只要學
            會專注於當下,適時地放鬆身心,並換個角度思考,許多不必要的煩憂便能隨風而散,逐水
            而流,還有何閒愁可覓?「我們本來就是『充滿餘裕』、強大又柔軟的存在。」是的,我們
            應該接受這樣細膩卻不失堅強的自己,於在意別人之餘,也不忘溫柔對待自己。


                                                            76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