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第1090315梯次閱讀心得_電子書
P. 49
「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於此,令我印象最深的內容是在「身為肥狗,我很抱歉」的散文中,作者
提及常有人私信問她:「妳這樣子鋒芒畢露,是否有想過,會讓男人不敢親
近?」對於這樣的問題,作者寫到這個問題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因為從來
不會有人詢問一位成功的男性作家類似的事情。這也是第一次,我知道有「肥
狗」這樣的詞彙,簡單來說,便是該肥的豬不肥,而是肥到了不該肥的狗。更
貼近來講,就是女性搶走了男性的光彩。雖然在越來越講求平等的台灣社會中,
這樣的禁忌有越發下降的趨勢,但仍持有這樣想法的人仍不在少數。而該萬幸
的是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父母選擇努力地跳脫出那樣的思想框架來養育我。
我是家裡的最小的,有一位僅年長我一歲的哥哥,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
自己有一個頑疾,一種莫名的執著。因為以前常被父母要求飲料要和哥哥一起
分著喝,所以我總會拿出另一個杯子,倒進冰涼的飲品後,用手不停墊量兩杯
的重量,直到重量相差不大才肯善罷甘休。父母對於處理其他事物亦是如此,
沒有特別偏愛一方,只有給予兩份同樣平等的關愛。小時候覺得理所當然的
「公平」,卻是等到長大以後才了解,這樣的想法在尚有「重男輕女」觀念的
台灣社會中有多麼得來不易。那麼對於那些被稱為肥狗的人來說,她們又該忍
受多少的冷言冷語才能捍衛住原本的自我,又有多少人因為承受不了,所以決
定放棄追求本該屬於自己的一切?
許多在不同立場上處於弱勢的人,也時常面臨到類似的場面。但令我感到
慶幸的是能生在這樣日益民主的國家,只要打開新聞,便能看見越來越多人在
面對那些似是而非的法則,選擇挺身而出,用和平的行動來表達:「可是我偏
偏不喜歡。」於是,環境議題、同性戀議題、勞資議題……等,那些政府曾唯
恐避之而不談的議題被要求逐一檢視。雖然這些看似離我這樣一個尚在求學階
段的學生而言,似乎有點遙遠,但我仍期待有一天女性也能像這樣,漸漸翻轉
掉那些守舊的偏見。
最後,作者也在書中下了一段對這本書的註解:「反觀我們,病態遞追逐
日子。庸庸碌碌到最後,竟然連一句『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的餘裕,都得在四
下無人的暗室裡偷偷練習。」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不乏聽見別人說,成長是學習
去接受你不喜歡的事物、用不同的角度擁抱它們,但我認為這些永無止境的接
受,也是向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甚至是觀念妥協。希望看完這本書的我,不會
這樣捨本逐末,而是有勇氣成為一位更像自己的人。
四、討論議題:
當以後我們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時,除了用「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直白的語
句外,還能以怎樣更委婉的方式拒絕他人﹖而你願意勇敢地說出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