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普台之星19
P. 32

1
       讀書心得比賽  0
          8
          0
          3
          1
          5
         梯
         次       《情緒寄生》讀後心得
         特優作品
                                                                                                  高三庚 黃昱瑛


                  初次看見書名      「情緒寄生」四字時,內心不禁有                      槍的猛烈攻防後,望著父母削弱疲憊的模樣,我終於在
               些納悶:情緒不是源自內心嗎?何來的寄生呢?直到讀完                           愧疚中選擇反思自我,這才釐清了交雜錯綜的情感 —
               書,才知道:每日每夜,你我的一顰一笑,都是從人與人                           對父母疼愛的渴望、對自己無能的失望、對眾人期待的
               之間的互動中彼此映照,自事後的回憶中萃取而出的。這                           恐懼。這場會戰,即便我們使用過度激烈的方式溝通,
               是人與人之間交互作用的最直接體現,換句話說,情緒是                           卻了解到:彼此其實比自己所想的更愛對方,我深深慶
               種感受,而感受都需要對象。所以,就字面意思解讀的話,                          幸:把話說出口,把情緒宣洩出來,我也深深謹記別再
               情緒用寄生來形容再恰好不過了。                                     被情緒寄生。
      Book
                  書中四個章節,涵蓋了 34 種心理學的效應,作者不                           當個「也很重要」的人,真有這麼糟嗎?看到作者
               用專業口吻解釋,卻選擇用一則又一則的真實案例娓娓道                           這樣反問自己,我也不禁向自己拋出了這個問題。許皓
               來,令人分外覺得親切。而最讓人欽佩的是事例中的深刻                           宜老師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她就覺得自己是家裡三人
               反思,不僅在別人的故事中做個明白的旁觀者,更能在自                           之中多出的一位;恰巧如我,是家裡三個小孩中唯一的
    Reflection
               己的故事中跳脫當下情緒,學會觀照內心。我想,這正是                           女生,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我是他們兄弟組中額外的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你我人生中的必修學分吧!                               一個外人。這種感覺在弟弟稍長之後更明顯,哥哥不再
                                                                   帶著我到處玩耍,整天帶著意氣相投的弟弟做小跟班。
                  「不行嗎?」直接說進心坎裡,這是書中我最想要分
                                                                   為了不覺得孤獨,我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讀書上,不論
               享的一句話。男人選擇了自私,不再對內心的渴望閃躲,
                                                                   是枯燥乏味的課本,還是各式各樣的課外書,這樣就顯
               向離過婚帶著孩子的她說出了心裡話:「我不知道,我就
                                                                   得是我高人一等,不願與他們為伍,而不是他們拋下了
               是想把話說出來而已。不行嗎?」經歷了爭執和分手危機,
                                                                   我。現在回想,幼稚透頂,卻是一個孩子最真實的情緒
               心結慢慢解開,最後兩人終於步入禮堂,和孩子一起。
                                                                   感受。
                  現實世界中,比比皆是這樣的迷思。我們總是太害怕
                                                                      其實要相信自己是「也很重要」的那一個人,並不
               爭吵,害怕失去親密的關係,所以將自己的情緒、別人的
                                                                   簡單,雖然我們衷心期盼著。我曾一度以為自己做到
               情緒都寄生在身上。像一口悶燒鍋,沒有瓦斯,沒有點火,
                                                                   了,我和作者一樣沉浸於書中天地,縱覽古今之奇、品
               卻自動加溫,讓一切悶到爛熟發餿。可是心不是食物,心
                                                                   類之盛,欣欣然接受表現好時的讚美。我從「多餘」中
               會痛,心會抗議。的確,人們無法,也不應該忽略他人的
                                                                   找到奮發的動力,也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但是,我理
               感受,所以選擇默默傷害自己,直到承受不了時才如黃河
                                                                   解自己始終沒能釋懷「也很重要」的角色定位。我想與
               潰堤,洩洪千里不可收拾。這種隱忍號稱仁慈,但我認為
                                                                   自我和解,想告訴那時的自己:「放開心胸吧!你會發
               這其實是沒有智慧的殘忍,阻絕了溝通,只會帶來更大的
                                                                   現哥哥還是很疼你,弟弟還是很依賴你的。」但在流光
               災難。
                                                                   溢彩的童年記憶裡,卻檢索不到我和哥哥弟弟一起的身
                  有情緒,就要發洩出來;有想法,就要表達出來。孩                          影,所謂我「也很重要」終究只是一廂情願吧!也許這
               提時的我,最怕父母生氣,最怕老師失望,所以我選擇當                           是過去人生中的小缺憾,但對未來我仍充滿鬥志,我還
               乖乖牌,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可這塊「貞節碑」實在                           可以努力,還可以更優雅從容地加入他們,成為「也很
               太沈重,長輩的期望,同輩的嘲諷,讓我像一頭猛獸暴衝                           重要」的那一個人。我如此深信,也繼續努力著。
               狂走,嘶吼咆哮,甚至還一次次地用尖銳冷漠的言詞傷害
                                                                      情緒寄生,是因為我們太過在意彼此,所以無可避
               至親。如果不是家人和朋友無量無邊的包容,或許至今我
                                                                   免地產生,但是不是寄生也可以成為一種互利共生,成
               仍深陷囹圄之中。在這段失控歲月中,反觀自思卻悟出了
                                                                   就彼此的成長。情緒寄生,是一道難以迴避的課題,但
               一個道理:不要讓情緒寄生。叛逆無理的我鑽不出牛角尖,
                                                                   解題的關鍵卻顯而易見,但求於心而已矣,就是學會放
               亂箭直刺家人身上,「湍飛雷震三千尺」,在一場唇劍舌
                                                                   下,學會和自己和解。





       3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