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普台之星19
P. 31
1
0 讀書心得比賽
8
0
3
1
《親愛的安德烈》 梯
5
讀後心得 次 特優作品
高三乙 張心柔
「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雖然心中 相信自己的孩子,雖然會擔心孩子受傷,但是只有在沒有
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裡……。多少父母 人幫助孩子的情況下,他才能真正強壯,真正成長。
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
第 11 封家書 「陽光照亮你的路」,裡頭有句話
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深深感動了我,對於兒子遇到的感情挫折,龍應台做出了
這段話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不禁反思我和父母之間的關 Book
這樣的回應:「安德烈,我們自己心裡的痛苦不會因為這
係。
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它
隔閡,是兩代之間一定會有的問題,常常是因為價值 對別人也許微不足道,對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
觀不同而產生的。想想我和母親之間,也有這個嚴重的問 的,真實的,很重大,很痛。」雖然這封家書講的是感情,
題。特別是在這一兩年,我們之間變得比較沒有話聊,她 但我覺得套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給人甚深的啟發。我非常 Reflection
問:「吃飽了沒?」我回答:「吃飽了。」她接著叮嚀我:「最 認同龍應台的觀點,正視痛苦是解決痛苦的不二法門,因
近有寒流要來,記得多穿點衣服。」我回答:「喔,好。」 為極度的痛苦才會帶來最大的解放,才能使我們大徹大
常常一分鐘就結束對話,我們不分享生活的大小事,也不 悟,才能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快樂。果東法師對人的勉勵是:
碰觸彼此的心靈。但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其實兩代之間不 難過時,就對自己說:「難,過!」難行時,就對自己說:
是無話可談,而是願不願意談而已。龍應台透過層層努力, 「難,行!」這真是睿智的人生智慧。
與她的兒子從原本的沉默,到最後願意敞開心房,分享彼
另外書中第 28 封家書 「給河馬刷牙」,是令我
此的想法。他們談話的內容包括國家、政府、世界觀、文
最有感觸的,裡頭寫了這麼一句話:「對我最重要的,安
化、道德、生活等。這些議題,不僅打開了彼此的視野,
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龍應台寫出
也更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高中時期有熾熱的夢想、飛
了全天下父母的心聲。父母親總是叨念著:「要認真讀
騰的情思、糾葛的困境,是最需要和父母溝通的階段。我
書」、「怎麼又考壞了?」等關心我們、替我們緊張的話,
曾經在爭吵後想要溝通,卻因為害怕被否定而為之卻步。
但我常感到厭煩,甚至有時候還會回嘴,沒辦法理解他們
看完書後,我決定要嘗試搭起和父母之間的橋梁,用溝通
的心情。安德烈認為自己是個極其平庸的人,遠遠比不上
去了解我深愛的父母,用同理的心去了解父母的愛,用體
自己的父母,我有時候也會這麼想,但在看完這封家書後
諒的心接納他們的關愛。我相信:當我們打開心扉的當下,
才明白,原來父母的叨念是希望我們未來能是快樂的,所
愛的暖流便會源源傾注進來。
謂的快樂不是擁有名利和超群的成就,而是有能力對自己
從家書中,可以看出東方的媽媽龍應台,和西方的兒 的人生做選擇,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為謀生
子安德烈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思想教育上。東方的父 而就職。十七歲的我,才過了人生中的一小部分,無論現
母通常都會幫小孩打理得好好的,孩子遇到困難,通常只 在的自己是多麼平庸,都要善加體念父母之心,好好為自
要叫一聲媽,問題馬上解決;而西方的父母是採取放手讓 己努力,為自己奮鬥,未來的人生之花才會濃郁芳馥。才
孩子嘗試的教育方式,雖然孩子可能要歷經多次失敗才會 不愧對自己,也不辜負父母。
解決問題,但卻學會承擔。反觀我們,當我們十七歲還在
《親愛的安德烈》所談的不僅僅只有世代間的差異,
讀書的同時,西方的孩子早已開始計畫人生,開始去闖蕩,
更傳達了不論是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是和情人之間的感
開始去遊歷,但我們卻囿困於一道道數學題中。人的生命
情,都要以愛為基礎,去了解對方。希望即將要成年的我
就像一顆頑石,要在經歷滄桑之後,才能留下痕紋之美。
們,都能打開心房,踏出踟躕不前的那一步,用愛,用諒
所以我贊同西方教育,因為人生是自己的,如果把所有事
解,用包容,用溝通,築起彼此的橋梁,探索彼此的世界,
都交給父母,那,人生決不會精彩。因此我希望父母都能
跨越世代的藩籬。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