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stars18
P. 61
恭敬心帶給我的成長
國一己 陳昀青
於尊師重道,敬是一句對師長的問候,是遵循道德的規範;於飲水思源,敬是飯
前一段供養,是不暴殄天物;於禮尚往來,敬是以禮相待,是以禮回報。那麼,對於
將撫養自己長大的親人,敬又該是如何呢?
傳統社會中,子女應無條件聽從父母教導的觀念,隨著時間過去,威權的命令逐
漸演變為良善的溝通。這樣固然使子女能有更多的想法,但從前那份敬畏、尊敬的心,
也正漸趨式微。嚴厲教導的父母,被孩子以所謂「現代觀念」反駁;採溝通形式的家長,
經常讓孩子的意見在不知不覺中主導整件事;溺愛孩子的父母,更是放任孩子對自己
頤指氣使。難道,二十四孝的故事終將成為國文課本裡的典故,而綵衣娛親、冬溫夏
凊也只能被視為落伍的想法嗎?
曾經,我也是個不懂得孝敬的孩子。心情不好就擺臉色,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直
到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到了普台國小,從什麼都得自己來的生活中,似乎模糊地體會到
了一些從前不曾想過的事情。到了國中階段,我突然察覺歲月催人老,母親的黑眼圈
加深了,父親的身體更是每況愈下,即便如此,他們總是不在我們短暫的返家時間顯
露出疲態,每每都是開開心心地辦著家庭活動。在一次父親的嚴重感冒中,我明白了
那是為子積勞成疾,體悟到這個層面時,我禁不住潸然淚下。
他們的辛苦工作,是為了給我們最好的;忍住疲憊,是不想讓我們擔心;總是幾
乎有求必應,是為了讓我們返家後可以稍微放鬆一下。我為什麼從來都沒有發覺,在
那雙慈愛的眼神深處,隱忍的倦累?為什麼沒有意識到,我們在校念書的日子裡,於
職場拚博的他們,辛苦可能更甚於我?這一切,令我的心被內疚啃噬著。
從那時起,我開始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也不再跟哥哥爭吵著誰要倒垃圾,不再
對他時不時投來的責難眼光感到不高興,不再跟他唱反調,因為我知道,他比我更早
做到了我即將要做的那些事——孝敬。我拋棄過往的執拗,試著追趕他的腳步。媽媽
手受傷,就主動幫忙;爸爸不舒服,就悄悄放低談話音量。在每一個小細節去體諒,
去感恩,去付出,去遵從。漸漸地,我已不單純是聽命而不服氣的木偶,而是發自內
心的孝且敬。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現代的子女,如果不把握時間孝敬父母,
等到他們不在世間,一切都來不及了。一份敬對人的成長,可能是實質上的氣氛和諧,
可能是心態上的成熟穩重,對我而言,兩者皆是。
亮在紙頁上的光 5959
亮在紙頁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