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111-1閱讀心得作品集_完整版
P. 85

石化界面活性劑綠色爭議之探討——以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為例
                      化妝品專業實驗室的諮詢協助,始得順利完成本研究。研究流程從確定欲探討的界
                      面活性劑開始,透過石油科技期刊以及製程專利技術資料,了解其石化源頭和製造
                      方法;從產業研究報告中獲取全球市場概況等資訊;在國際非營利組織和政府的網
                      站資訊中,了解相關具代表性爭議事件以及綠色化學的概念與內涵;在歸納出對環
                      境與人體的各項爭議後,透過國內外博碩士論文、學術期刊、環境毒物研究資訊、

                      物質安全資料表以及相關研究報告等資料進行分析探討,並在結論中反思消費端的
                      綠色定位與價值,最後針對石化界面活性劑提供了過渡方案以及未來發展建議。


                 二、研究架構

                      圖四: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肆、研究分析與結果

                 一、SLES 環保爭議


                      (一)生物降解性(Biodegradability)

                                  一般認為SLES這類化學物質向來不易分解,會造成自然生態破壞。對

                             此,聯合利華公司聲稱,SLES能被微生物迅速而完全地分解,即使全球廣
                             泛使用也無需擔心環境汙染的問題(Unilever, n.d.)。從圖三SLES的長碳鏈結構
                             來看,其應具有生物可分解性,但這樣的特性,還需要有溶氧量充足的水環
                             境和其他條件才能真正實現分解。相關研究顯示,倘若SLES的濃度升高,
                             分解速度就會變慢;不同的環境菌種,也會有不同的分解程度(吳偉宏,

                             2010);而SLES的乙氧基化程度越高,則越不利於微生物的降解(李婞慈,
                             2016)。這些都凸顯出SLES對環境的影響在廠商宣稱中似乎被過度美化了。
                             沒有溶氧量充足的水、適當的排放濃度,以及較低的乙氧基化程度和優勢的

                                                            4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