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小論文作品集封面側標-1080331
P. 73
恐懼「蟲」何而來
治療師針對患者建立個人化恐懼階層,且恐懼階層越
步驟二 建立個人化恐懼階層
明確越有效
治療師讓患者從想像恐懼的事物,進階到觀看照片,
步驟三 進行系統減敏感程序
再更進一步看到實體
(資料來源 : 研究者繪製)
運用系統減敏感法需要長期練習和勇於挑戰,所以要成功利用此法治療要有
足夠的決心和意志力。藉由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舒緩患者的恐懼感,讓患者
不再畏懼其所恐懼的事物。
(三)虛擬實境暴露療法(VR exposure therapy)
運用虛擬實境的技術,使患者在戴上頭戴式跟蹤顯示器後,看見經過治療師控
制的影像及虛擬背景,讓患者嘗試去接觸、直視那些令他們深感害怕的昆蟲。採取
漸進的方式,治療師會隨著患者對虛擬影像逐漸提高的接受度,慢慢將原本動畫式
的昆蟲改成越來越趨近其現實樣貌,並將本來在家中的背景改成開放的戶外。而這
種治療方式提升了患有昆蟲恐懼症之人接受治療的意願,並且經過臨床實驗也證實
此治療方法著實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對昆蟲的恐懼。
五、問卷統整與分析
為了瞭解青少年對不同昆蟲、不同因素恐懼的程度,我們根據 Marziae 等人設計了
昆蟲恐懼症量表(Marziae Shahriari-Namadi et al. , 2018),並結合紙本問卷以探討其發生原
因。以本校國中部學生為母群樣本,其中有效的問卷共 337 份,男生 189 人、女生 148
人。我們將問卷分析結果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青少年恐懼昆蟲之程度與原因,其中原
因又細分為昆蟲本體、生活周遭及性別對於形成昆蟲恐懼症的影響。
(一) 青少年對各種昆蟲恐懼之程度
各種昆蟲恐懼程度比例圖
毛毛蟲
螞蟻
蚊子 完全不恐懼
蝴蝶 不太恐懼
蜜蜂
蜻蜓 有一點恐懼
金龜子
中度恐懼
飛蟻
蟑螂 極度恐懼
0% 20% 40% 60% 80% 1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