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小論文作品集封面側標-1080331
P. 72

恐懼「蟲」何而來


                       當人受到特定刺激時,大腦中的海馬迴及杏仁核會自動將其判斷為危險事物並進行
                  標記,包括害怕被昆蟲叮咬而感染、昆蟲的特殊外貌等,也可間接促使大腦將其標示為

                  危險事物。當相似的情境再度發生時,杏仁核會分泌出能夠引起恐懼和侵略感的荷爾蒙,
                  促使人做出反射防禦性動作。

                       儘管目前對於昆蟲恐懼症並沒有確切的病因,但是往昔遭受的經歷或模仿他人看見

                  昆蟲時之反應,都有可能間接導致昆蟲恐懼症的產生。

                  三、社會中昆蟲恐懼症之盛行率


                       動物恐懼症中,常見的恐懼症除了對於蛇的恐懼,第二大宗的便是生活中最常見的
                  節肢動物所引起的昆蟲恐懼症。據參考的論文研究結果顯示(Marziae Shahriari-Namadi, &
                  Hamid Reza Tabatabaei,   & Aboozar Soltani, 2018),在隨機抽取的 531 位學生中(女生佔
                  49%,男生佔 51%),有 37.85%的人患有中度到重度間不等的昆蟲恐懼症。而其中,性別

                  的不同和對昆蟲的恐懼有著顯著的關聯性,其中男性的恐懼人數 比為 16.7%,女生則為
                  83.8%。女性人數以壓倒性超過男性人數。

                  四、昆蟲恐懼症之可能治療方法


                        (一)洪水法(flooding):

                            暴露治療法是讓患者待在使其充滿恐懼的環境下,使其知道待在這樣的環境

                        並不會產生危險。而洪水法又可分為現場洪水法與想像洪水法:

                                              表一:兩種洪水法之相異處
                   類型               現場洪水法(in vivo flooding)                想像洪水法(imaginal flooding)

                 治療方法        使患者長期暴露於刺激焦慮的環境當中                               當事人靠想像情境的方式
                                                                         在不引發反效果的前提下,使其
                 治療目標          避免患者做出任何可減緩焦慮的動作
                                                                                漸漸敢於面對恐懼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二)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此法是由古典制約理論延伸出來的,藉由一步驟一步驟循序漸進地降低患者
                        的恐懼感。此方法有三個步驟:

                                               表二:系統減敏感法步驟

                 步驟一              放鬆訓練                     使患者透過想像讓自己緊繃的肌肉放鬆

                                                            2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