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小論文作品集封面側標-1080331
P. 34
以 GIS 探討台灣坡地崩塌與檳榔樹種植關係:以烏溪上游集水區為例
31°~35°、36°~40°、41°~45°以及>45°共七個區間。而高程是海拔的高度,高度越
高地質材料越不穩,其導致崩塌的機率可能也會提升,因此我們認為在崩塌地研究
上高程是一個重要的地形因子。而在高程的參數設定上,我們在研究區中以 600 公
尺為單位,分別設為<600 公尺、600~1200 公尺、1200~1800 公尺、1800~2400
公尺共四個區間。
(二) 區位因子(距道路距離、距水系距離)
區位因子是指一個區域受到崩塌潛勢因子的影響隨距離變化而改變,其中我們
選擇距道路距離和距水系距離來進行分析。距道路距離是以計算區域離道路的距離
來計算崩塌機率。本研究將數值分成<50 公尺、50~100 公尺、100~150 公尺、
150~200 公尺、200~250 公尺、>250 公尺六個區間,越近代表人為開發越多,間接
的提高坡地的破壞機率;反之,越遠代表破壞機率越低。距水系距離是因為水的侵
蝕造成坡度被切割成許多小塊,而增加崩塌的可能性,本研究在距水系距離上,以
環域分析來對參數進行分級,共分成<50 公尺、50~100 公尺、100~150 公尺、
150~200 公尺、>200 公尺五個區間。
(三) 植生因子(NDVI、檳榔樹)
植物的茂密程度通常被認為和崩塌地非常有關係,NDVI 具有判釋植物茂密程
度的功能,故我們選定 NDVI 來對烏溪集水區的植生因子進行量化。另外在檳榔樹
的部分,因為前人在崩塌因子的參數上並沒有直接將檳榔樹作為單一因子,但在我
們的研究上,我們認為檳榔樹是造成土地崩塌的重要因子之一。在陳瑞全(2014)
的研究中,他於嘉義地區以航空照圖尋找植物資源,並整理許多植物的判釋方法,
故我們參考該研究中對植物的判釋方法,以航照圖判釋檳榔樹再以 KML 格式儲存
烏溪流域檳榔樹分佈圖,並將 KML 檔轉成 GIS 圖層 SHP 檔。
五、崩塌潛勢因子與坡地崩塌統計結果
為了瞭解這些因子和檳榔樹還有崩塌地之間的關係,有兩個程序,第一,我們將各
因子與崩塌地進行疊圖,並經過統計後得到第一輪結果。第二,將 Google Earth 畫的檳
榔樹圖資和與第一輪的結果圖資進行疊圖,統計得到第二輪結果(表一)。
表一:影響土地崩塌因子分析
第二輪
第一輪 相關係數 p-value 結果 相關係數 p-value 結果
(+檳榔樹)
坡度 -0.884 2.20E-16 負相關 坡度 -0.95 1.48E-13 負相關
NDVI 0.99 2.20E-16 正相關 NDVI 0.96 1.50E-11 正相關
高程 -0.63 2.20E-16 負相關 高程 -0.46 2.20E-16 負相關
水系 0.27 0.391 不相關 水系 -0.74 5.63E-03 負相關
道路 -0.66 0.01984 負相關 道路 -0.49 0.1094 不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