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1111010閱讀心得作品集_電子書檔
P. 32

人際往來也罷,工商交際也罷,不停地磨耗著人們至臻的心靈,如春雨綿綿不斷,如春蠶細
            細啃食……建功寺方丈枡野俊明曾言:大千世界中,影響人們最深的事,分為三類:別人的
            事、過去的事與未來的事。上述種種,絕非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操縱,不如令自己成為一個具
            備「放下力」的人――別總事事要參上一腳、別總在意每件事、別總對每件事都有反應、別
            白忙活了一場後,卻累壞了自己、別總是硬要分出對錯。應該將心力傾注於此刻正在做的
            事,如此才不會留下遺憾,使珍視的現在變成懊悔的曾經。人生是一道無解的命題,源於人
            類過於精明的心思。然而,擺脫羅生門的辦法,僅是「放下」而已。書中有許多關於「放
            下」的雋語,給我極深的啟發,我試著一一訴說。

                   別總是硬要在他人的生命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人際關係淡泊一些才好。的確,在這
            個喧囂鬧騰的年代,通訊軟體滿天飛,到處都有「識」與「不識」的朋友,我認為最需要的
            其實是「冷靜」。別作牆頭草被社群工具利用,別將自己及他人貼上標籤,別老是用二分法
            的是非黑白定義世界。很多事情不求甚解,是最好的距離;果斷放下,是最優的選擇。認清
            自己,劃好生命階段的分界,不眷戀於昔日的璀璨光環,隨緣便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生活方
            式。對於所謂「任務」,別夾雜私心及情感,視而不見絕非逃避,只是明智地設下生命階段
            的停損點。

                   書中說:「生命中,除了自己,其實都是他人。」是的,我們時常用心中的尺規,衡量他
            人的行為;將腦中的思想,套用於他人身上。然而,這些越界的舉動必定引起反撲,使本然
            的善意成為引燃戰火的硝煙,燃燒自己的同時,也毀滅他人,終至兩敗俱傷。既然如此,為
            何還要以這種近乎自殺的行徑,在茫茫人世中,宣告自己曾經存在過的事實呢?放下吧!昔
            日的榮耀加身、未來的捉摸不定,他人的一顰一笑,都放下吧。許多人認為放下只是逃避的
            藉口,我不否認這是它的消極面,但何不看看它帶來的好處呢?放下「己所欲施於人」的自
            以為是,是對方的解脫,也是自己的自在。把放下視為生命股票中的停損點吧!停止消耗自
            己,刺傷他人。隨緣而活有何不好?

                   書中又說:「別總是在意每件事情,停止消磨本就脆弱的心靈吧!」誰沒有幾件不懂的
            事?既然不懂就別想了!成為一個有條理的健忘的人,忘掉心靈垃圾,將它放置到它專屬的
            位置。人心是潘朵拉的盒子,我們永遠不曉得當中藏匿著甚麼?它有時甚至不受主人掌控,
            癲狂地記錄著所聞所見。但我寧願忍受體無完膚的折磨,也不想感受想忘卻忘不了的凌遲,
            它們總是在我身陷囹圄時,發出撒旦的低語,誘惑著沉淪的慾望。忘掉吧!拿掉社會認定的
            好人面具,擺脫統計平均值的綁架,否則時過境遷,就僅剩由虛假人設所建構出的人生。

                   放下比較吧!人類,初生時比身體,少年時比學業,壯年時比事業,老年時比子孫的成
            就。甫一開始,比較是善意是不經意的,但隨著歲月流逝,比的卻是尊嚴甚至人格。於是我
            們陷入比較的輪迴之中,無法自拔。社會統計的平均值告訴我們做人的最低標準是什麼,可
            笑的是,這不過是掌權者的手段。藉由不斷的認知洗腦,我們就會活成他們手中滿意的行屍
            走肉,不是嗎?信仰、原則,會在層出不窮的比較下殆盡,因為比較存在的是尊嚴的輸贏。
            不如將比較詮釋為個體的不同,在追求不同時,心裡不會太過負擔,也更有成就感。如果非
            要爭個高下,就和巔峰狀態的自己比吧!將生命中的比較化為一種對自我的鞭策,成就更完
            整的人格。


                   書中勸告我們別總要爭個是非黑白,忙活一場後,卻累壞了自己,我非常認同這樣的理
            念。人類,在不刻意思考時,想法都是悲觀的,不如樂觀思考,以擺脫原地踏步的困境。決
            策時,聆聽他人的想法固然重要,但仍得貫徹自己的原則,因為人生的主角是自己。在日復

                                                            3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