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第1090315梯次閱讀心得_電子書
P. 12
者,承受著來自他人屋簷下的無形壓力,扮演一位中間者,搭起他們溝通的橋
樑。
我是一位即將要面臨學測的高二生,深知讀書的重要,也明白學生的本分,
但也正因為如此,看到這本書時有更深的感觸。近年來在少子化的衝擊下,為
人父母者無不希望兒女將來能夠出類拔萃,他們無不竭盡所能提拔自己的孩子,
幫助他們投資未知的未來,預想鋪設一條平坦道路。然而,過程中卻常常忽略
了還是成長的孩子,並給予過多的壓力,造成揠苗助長的反效果。這些父母花
費如此多的心力,真的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嗎?這個問題在我閱讀時不斷出現在
腦海中。我相信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問題點是「過度關心」。
看完每則故事,不諱言,我心中馬上批判書中的父母,指責他們是冷血的
壓榨者,更同情年紀相仿的孩子,被當作背書機器。甚至遭受無情的言語鞭笞,
耗損他們學習的熱情。彼此,除了留下再也無法縫合的親子關係,還有孩子遍
體鱗傷的自尊心。
「媽媽都是為你好」、「你現在恨我沒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我的一生都被你毀了,所有希望都在你身上,拿什麼回報我?」⋯⋯這些傷透
人心的話,都出自於他們的親生父母之口,有多少學生在這些冷酷的謾罵下熬
夜苦讀,深怕的就是再次遭受心靈上的折磨。過多的比較,扭曲了學習真正的
目的,我們生而學習,為的不是充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嗎?什麼時候開
始,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較勁,只為了勝過別人,滿足虛榮。久而久之,孩子
失去了學習熱情與初衷,厭惡學習,自私功利,只為了滿足父母的高期望。
沉澱良久,經過幾番思考掙扎,我發現了那些嚴厲的面具下也隱藏著逼不
得已的苦衷。是什麼力量迫使父母寧可犧牲孩子快樂的成長過程,也要竭盡所
能逼他們擠進眾人眼中的明星學校、奮力奪取「頂尖」這個閃亮的稱號呢?是
怎麼樣的環境讓他們蒙蔽雙眼,看不見光鮮亮麗的年輕軀殼下,那空虛的心靈?
甚至是暮氣沉沉,面如死灰?我認為是「主流價值」。父母與孩子都是受害者,
在主流價值下,同樣承受著來自旁人眼光的龐大壓力。父母把這一切當成自身
責任,更以愛之名去要求孩子,極力想證明他們所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是名列前
茅,是成功的、是幸福的。雖然,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
機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成績並不代表一切,然而,報章頭條、校外布條強調
的多是有多少學生考上了知名大學,這就是最好的證詞。
我想,就如同作者說:「我們無法杜絕這些,它會有,一定會有,就像考
試永遠會有第一名,這些就是我們得面對的事實。」看完這本書我似乎能夠看
清這樣的氛圍與循環,也知道若真想要免除這方面的壓力,可能來有很長,很
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也正因為如此,我不應該責怪父母與社會,我們只不過是
在同樣的漩渦中浮沉,或許在面臨大考學測時,我需要的是在其中學會泅泳的
能力與尋找學習的樂趣。
四、討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