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一 1060315讀書心得比賽得獎封面
P. 9
的切身經歷,以淺顯文字傳達深刻的思維,包括:如何在基督教社會中給予同
婚超越宗教的包容,如何面對核子能源之去留,又如何在相當於十個臺灣大小
的國境內,達到收容犬零撲殺,且近乎無路邊流浪動物之境地。近年臺灣和德
國同樣經歷了類似變革。諸如同婚合法化、教育翻轉、能源綠化、轉型正義,
及動物保護等。作者以她敏銳的觀察,帶領讀者一起檢視德國與臺灣,在面對
這些挑戰性議題時,雙方的異同。
2017 年臺灣大法官釋憲宣布民法違憲,而同性婚姻合法化之法源有望於兩
年內生效。這對同婚支持者而言或許是個好消息,而書中也以柏林市長承認出
櫃為例,昭告人們:「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及雙性戀者,都是自由社會的常態,
不論自己或家人有不同於多數人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都該被社會接受。」我
想它充分表達了作者立場與想法。人生而平等且自由,都擁有愛與被愛的需求,
任何人的權利都不應被忽視。然而德國先於臺灣,在 2016 年正式以修民法方式,
達成同婚合法化,我認為,這對臺灣面臨同婚修法之爭議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劉威良作者將自己的名字解釋成「威風善良」,我想作者多少希望年少的
兒子也能威風善良,長大以後不卑不亢,對人對事應對得宜。在德國,教育可
說是最受重視的一環。德國的學前教育著力於孩童的自立與品德,書中作者兒
子(丹尼)在幼兒園學習玩耍、與人相處,以及如何打理自己。從中產生自信,
在一次開放舉手提問的場子裡,丹尼第一個伸出食指向上高舉發問,他清楚、
完整地將問題有自信地表達出來,丹尼做到了「舉手不會害怕」這件事。這個
例子使我大為震驚,雖然在小學一年級才開始學正式課程,卻擁有這般的自信
心,我相信未來對學科的精進一定會有許多助力。東西方的教育大不同,從幼
兒園即可看出端倪,難怪「大多是東方學生赴西方就讀大學、進修」。反思自
己,每次舉手提問時,總是會反射性地瞻前顧後,就算問了也是畏首畏尾。即
使到現在高一了,亦改變不多。我的心緒陷入波動,我要再這樣下去嗎?學習
來自自信,我應該勇敢地邁出這一步。我暗自期許:此後要無畏地發問,向真
理前進。
德國的能源政策是世界知名的「激進」,由於國際核能發電意外殷鑑不遠,
及國內社會的共識,終結核電勢在必行。不過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覺得更
該深思的問題是:德國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首先是經濟層面。雖然德國針對
響應綠電政策的人們實施優惠辦法,不過這群人們往往都是經濟條件良好的一
群,反倒是社會上生活狀況遠不如前者的家庭,即便只是增加一盒香菸的價格,
民生電費之增長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綠能電費,終結核電恐怕
還是一條漫漫長路。再者,我也認為供電之穩定度應該同步加速改善。因為綠
色能源利用大自然所產生的能源時多時少,為了供電穩定且控管汙染程度,所
以德國選擇燃氣發電(天然氣)作為能源占比之一環。雖然我不贊成這種作法,
但我的想法仍是作者在文章中的一句話:德國所有的優缺點都有它形成的脈絡,
唯有懂她的脈絡,才能以持平的心情看待它的美麗、可愛、可惡與矛盾。至於
臺灣也走在能源轉型的路上,但是減少核電換來的卻是燃煤空汙。以德國為借
鏡,在「經濟層面」和「供電穩定」上先做改善,我認為是臺灣的當務之急。
德國重視歷史教育扎根,因為經歷了戰爭浩劫,人們才懂得珍惜和平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