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一 1060315讀書心得比賽得獎封面
P. 10

由。長期投入德國轉型正義事務的專家耶朋曼也曾說道:「越來越多人生在民
                   主社會,視民主為理所當然,正因如此,轉型正義更為重要,能讓世界不再有
                   戰爭、獨裁。」於我成長的同時,臺灣歷經解嚴後政黨多次輪替,周圍的自由
                   氣氛讓我完全與民國七十六年以前的社會渾然斷開連結。但隨著成長,我慢慢
                   了解到:民主制度雖不完美,但那卻是大家共同努力、得來不易,且為多數所
                   認同的生活模式,應該給予肯定。不過,臺灣的社會正義還不足夠,因為如果
                   足夠了,就不會有人在 101 抗議時高舉著納粹旗幟,做出非常的激烈訴求。所
                   以民主是不能停滯的,需要精益求精,順應時代不斷修正,讓更多人勳育在民
                   主的春風中。

                      另外,德國人普遍具有動物保護與關愛意識,領養與收容機構因此受到多
                   人資助與支持,收容的動物不會被長期鎖於鐵籠中,是因為擔心牠們的肉掌
                   (腳掌)踏在鐵條上會承受極大痛苦,而德國對於收容動物實施零安樂死,除
                   非重病無法醫治……,德國民眾尊重動物的程度實在超乎你我想像,他們甚至
                   還將動保概念編入憲法。以上種種,我認為臺灣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因為動物
                   的存在,使得生態平衡,牠們協同進化,使人類得以發展成為萬物之靈。而且
                   動物也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的智慧、喜怒哀樂,也會感受到恐懼死亡。所以人
                   類應該平等對待牠們、尊重牠們。但臺灣卻長期忽略了對動物的尊重和平視。
                   「愛之欲其生」,寵愛時一窩蜂豢養各種酷炫珍獸異禽,呵護唯恐不至,不下
                   於長養嬰兒。但「惡之卻欲其死」,一朝興致褪去,便隨意棄養,造成流浪犬
                   奔竄,池塘裡冒出綠鬣蜥、非洲迷你刺蝟,草地裏赫見蜜袋鼯。其實真正的愛,
                   是屏除人的本位,考慮動物的需求和感受,平等對待牠們。

                      雖然臺灣還要再加油,但臺灣已開始起步。前幾年「十二夜」紀錄片,引
                   起社會對於收容所動物的注意,雖然未來相關法令仍需要更多配套措施,但卻
                   已是尊重生命的一大進程。臺灣彰化是「風光大縣」,設有離岸風機的風場,
                   全球二十座最佳地點,彰化就擁有十四座,有望為綠能佔比再提升。臺灣同婚
                   立法宗教界反對聲浪未止,但也訴求理性討論。

                      遠觀德國、近看臺灣,當嚴謹的德國遇到自由的臺灣,會激盪出什麼樣的
                   火花?我想,就像作者說的:或許當我們對德國認識更多,我們會對臺灣更有
                   信心。

                   四●討論議題:
                      德國在這些議題方面已經給出了許多建議與對策,那麼,屬於臺灣的差異
                   問題與對策又是什麼呢?又應如何實踐呢?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