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一 1060315讀書心得比賽得獎封面
P. 24

而透過蔣勳老師的角度,更能深入淺出地理解紅樓字裡行間的美,那一句
                   句刻骨銘心的嘉言,被他詮釋後便可以令人淪肌浹髓地感受到文句的重量。而
                   在文字精雕細琢的人物中,刻畫細膩,活靈活現,最富有渲染力的,自然非寶
                   玉及黛玉莫屬了。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一株清高卓絕、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她父母雙
                   亡、寄人籬下,又體弱多病,因此發展成極易憂鬱的性格,從黛玉葬花中便可
                   瞧之ㄧ二。她的形象並非如王熙鳳般潑辣艷麗,亦非圓滑世故如寶釵,然而卻
                   擁有其他人沒有的──那飄緲似一縷魂的清越,卻可從他的一言一行感受到她
                   藏在霧中的孤雅。她嘆、她泣,她愛、她瞋,她吟詩、她葬花,她施施地走著
                   自己的路,不沾惹塵世流俗。生而為人,最初冰清玉潔的節操隨著步入社會後
                   漸漸腐朽,我們被現實磨礪的圓了稜角,被生活壓榨的失了靈魂,為著種種的
                   原因我們或多或少的隱藏了真正的自己,可黛玉卻始終忠於自我,不與這個世
                   界妥協,詩情畫意的傲然矗立於世,我嚮往著如黛玉一般隨心而動的灑脫,簡
                   單而純粹。

                      賈寶玉,自帶寶玉出世,從小備受寵愛和期許,卻一生執著於胭脂。他曾
                   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人
                   便覺得濁臭逼人。」另外,寶玉對追求功名利祿的觀念非常不屑,終日與他的
                   好姊妹們駐足在清淨安寧,不被外界侵擾的大觀園中吟詩作樂。也因此,許多
                   事情都違背了長輩們的期許,成為父親眼中的不肖子。但這也同時是他的一大
                   特色,叛逆及青春年華的代表。如文中所言:賈寶玉是一名十三歲、正等待綻
                   放的一朵鮮花之蓓蕾;亦是在一個處處充滿貪婪、沉溺於權力的蠻荒世界裏的
                   聖潔玉石,我們又豈能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待這勇於抗爭的少年呢?幼時擒著五
                   顏六色的畫筆,在牆上、桌上揮灑悠遊腦中的想像,除了換來一頓臭罵還種下
                   了成為畫家夢想的幼苗。但在年歲漸長,父母的不諒解和對於未來的迷濛之餘,
                   新生的嫩葉尚未長齊便槁木死灰,胎死腹中。從幾何時,我學會了順從於這個
                   世界的不公;從幾何時,我與理想背道而馳,放棄了抵抗。直到,寶玉頑然牴
                   觸父親、堅毅不走仕途的英姿彷彿與過去自己的身影重疊,原先躊躇不前的我
                   決意要重拾初心,勇於追夢。

                      此外,維持賈府半世紀光鮮亮麗表面的竟皆是女性,包括賈母、王熙鳳,
                   甚或後來的探春,她們掌握權勢,運籌帷幄,為家族貢獻良多。女性至上的思
                   維在刻意打壓女性的封建社會裡,十分難得,更暗示了當時社會男性的庸闇。
                   不過蔣勳認為曹雪芹實則慈悲為懷,不去批判,而是以一顆悲憫的心,使筆下
                   呈現的人物非獨善亦非獨惡,而是具有善與惡的兩面性,恰恰應和了人類最真
                   實的面貌。

                      《紅樓夢》描述著一代世族由繁華漸漸轉為殘敗的過程,就好比一場南柯
                   之夢,藉由這樣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何謂真實、何謂虛假、又何謂真真假假、
                   亦假亦真。進而在這些真假之中產生歌哭笑悲的情緒,學習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賈探春,不願一生因出身卑微而使自身風采埋沒滄海,憑三分衝勁、七分才華,
                   盛放叢叢花姿颯爽的海棠,在一群賈府醉生夢死的男人中傲然獨立;王熙鳳,
                   處處計較、機關算盡卻換得一場空,真正體現過猶不及則物極必反;從賈府的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